心脏神经官能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东垣的一方,其基本原理来自于伤寒杂病 [复制链接]

1#

枳实消痞丸是李东垣《兰室秘藏》中的方剂,也被命名为失笑丸,原书是这样论述的:“治右关脉弦,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饮食”。其药物组成为干生姜,炙甘草,麦牙曲,白茯苓,白术各二钱,半夏曲,人参各三钱,灸厚朴四钱,枳实,*连各五钱。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食远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或糊丸,每服6~9g,饭后温开水送下,日2次;也可作汤剂,水煎服。

本方证的主症为心下痞满,是由表邪内陷,饮食不节,痰湿阻滞,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的以胸脘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之不痛,视之无胀大之形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病证。脾胃同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司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肝主疏泄,调节脾胃气机。肝气条达,则脾升胃降,气机顺畅。上述病因均可影响到胃,并涉及脾,肝,使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痞满。

本方证的病机是脾胃虚弱,升降失司,寒热互结,气壅湿滞而成。脾虚不运,胃纳不振,则不欲饮食;气血生化不足,则倦怠乏力;食积内停,传导失司,则大便不畅;气机阻滞,寒热互结,则心下痞满、脉弦;食积气郁化热,则苔腻而微*。本证特点为虚实相兼,实多虚少,寒热错杂,热重寒轻。治以行气清热为主,健脾和胃为辅,温中散结为佐。故本方剂为平调寒热的方剂。故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说:“夫满而不痛者为痞,痞属无形之邪,自外而入,客于胸胃之间,未经有形之痰血饮食互结,仅与正气搏聚一处为患”。

本方由枳术汤、半夏泻心汤、四君子汤三方加减而成。枳术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方子,由枳实七枚,白术二两组成,其功用为行气消痞。主治气滞水停。症见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半夏泻心汤更是张仲景治疗心下痞的名方,由半夏半升,*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连一两,灸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组成。四君子汤,具有补气,益气健脾的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证,它的组成一般人都了解,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厚朴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主治湿阻中焦、脘腹胀满,食积气滞、腹胀便秘,肺气不降、痰饮喘咳等,但其辛苦温燥湿,易耗气伤津,常用于实证。

方中枳实苦辛微寒,行气消痞为君;厚朴苦辛而温,行气除满为臣。二者合用,以增行气消痞除满之效。*连苦寒清热燥湿而除痞、半夏曲辛温散结面和胃、少佐干姜辛热温中祛寒,三味相伍,辛开苦降,平调寒热,共助枳、朴行气开痞除满之功;麦芽甘平,消食和胃;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祛湿和中,共为佐药。炙甘草还兼调药之用,亦为使药。全方用药有消有补,有寒有热,体现了消补兼施、辛开苦降的配伍特点。方中枳实、厚朴用量较重,故着重于行气消痞;且*连用量大于干姜,其病当属热多寒少之证。虚实有轻重,消补有主次,处方用药务使消积而不伤正,扶正而不助满,以收祛邪扶正之功。用蒸饼糊丸的原因,是以谷气来健脾益胃。

对《伤寒论》熟悉的人都了解,*连和干姜并用,一辛一苦,一散一降,则无论寒热之邪,皆可开泄,二味药合用为治痞的主药。然痞结于中,则气壅湿聚,必渐至痰食交阻,故以枳实破气、厚朴散湿、麦芽化食、半夏行痰,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以四君子坐镇中州,祛邪扶正,并驾齐驱。故此方无论虚实的痞证,皆可治疗。当然,若脾虚甚者,可重用人参、白术以增益气健脾之功;偏寒者,减*连,加重干姜用量,也可再加高良姜、肉桂等以助温中散寒之力;胀满重者,可加陈皮、木香等以加强行气消胀的效力。值得一提的是,因其配伍补泻并用,可以增强晚期胃癌患者的吸收功能,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之,本方为治疗脾虚气滞,寒热互结之心下痞满证的常用方。行气药配益气药,行气不伤气,益气不壅滞;清热药配温阳药,既清热又散寒;消食药配治湿药,使脾运胃纳,相得益彰。临床应用以心下痞满,食少倦怠,苔腻微*为辨证要点。现代医学常运用本方治疗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胆汁反流性胃炎等属脾虚气滞,寒热互结的患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