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足阴明胃经经络穴位图讲解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怎么样引起的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00102.html

请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也许它是人生的转折点或突破口。

穴位系于经络,经络出自经筋。经筋犹山脉,经络犹河川,穴位则沿河两岸之城镇耳。故欲言穴位、先言经络,欲言经络,先言经筋。人体则犹不规律之地球也。

人对经穴之认识,当由养生静坐体会经络动静之妙,有所心得,而志其位置,又复察其流注敛散,而知其性能。其中妙义,俱由自觉而知。其命名也,或因共在处.或取其事功,或喻之以物象,等等不一。用二三字义,标明其体用性能,而定其名称,此非信口偶然者也。若云必表而出之,虽圣人有所不能。

经筋及经络

人体机构,极属唯物。经筋确有形质可考,在《灵枢经》中早有记载,近代医书生理解剖言之更详。经络虽无形质可见,而确有实在作用。即老子所云:“无之以为用”也。

按当时老子以目之所见者为有,其所不见者为无。尚不知大气中更有好多元素。

愚窃度之,经络产自经筋,由两条经筋夹成一条经络,犹两山夹成一谷,两岸夹成一川也。在解剖上只能提出经筋,而两条经筋夹隙间之经络,则提之不出。譬如房屋墙壁有裂缝,外可入风,内可通气,内外交通,作用显然,人尽知之,人尽见之。若将此房拆毁,则砖石若干,土木若干,俱有形质可考,而在未拆房以前,有目共睹之墙缝则解剖不出。经络之于人身,即犹是也。不见针灸医疗,循经取穴,均在两筋夹隙中间乎。

问刺之有痛有麻感觉不同者何也?曰:此犹盖房时先设铁筋木板为之结构,刺中铁筋则金声,刺中木板则木声,刺中土坯则无声也。故曰欲知经络先识经筋。从来一般中医急于救疗,故研究经络者多,讲求经筋者少。致使针灸学者,对于经络学说信其当然,而不究其所以然也。

愚又常观生理学胚胎初形,形如圆珠,逐渐成长,状如蝌蚪,即头部与脊柱先成形也。因思经络十四,应以头脊为始。又考针灸学术,我国开创最早,相沿多年,均以手太阴为诸经之首,近又有拟以手少阴为诸经之首者,愚均以为未洽。故逞主观浅见,拟以督脉为首经,任脉次之。犹先定乾坤两卦,为大体阴阳,其他太少明厥之六经,则犹震巽坎离艮兑六子卦也。此等学说,《医易通论》言之最详,故不赘述。

胃足阳明之脉《灵枢经◎经脉篇》:“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上(上,原作“之”,误也、应改“上)交(安页)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应作“其直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应作“其支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下口,下循腹裹,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廉”应作“陵”。),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头维维,护持也。穴在额角,犹牴角之作防御也,故名“头维”。治风热头痛、目瞤,泪出等症。所治以外感侵袭为主,内伤诸症次之,亦抵御外侮之意也。王太仆谓:为足少阳脉气所行,盖以穴位偏于两侧也。愚意仍应属足阳明经为是。

足阳明、少阳、阳维交会穴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第1步:正坐或仰卧位;第步:从额角发际向上量0.5横指(大拇指指间关节部位的横径为1寸)处,即为本穴。

①头痛,眩晕;②目眩、目痛、结膜炎、视力减退;③高血压病。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0分钟;温度:38-4℃;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

①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眼轮匝肌痉挛等。配风池、率谷、合谷主治偏头痛、眼痛。②《马氏温灸法》:常用于治疗头脑昏沉,目视不明。

下关关,为开阖之枢机。木穴有关牙齿开阖,故称之以“关”,以其在颧骨弓下,且与上关相对,故名为“下关”。以治牙齿、眼,耳、偏风诸症,取意于“关”也。

足阳明、少阳交会穴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第1步:正坐或仰卧位;第步:由耳屏向前1横指可触及一高骨,即为颧弓;第3步:在此高骨的下方有一凹陷处即为本穴,张口该凹陷闭合、突起。

①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证;②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

艾条悬灸:10-0分钟。

①现代常用于治疗颞颌关节炎、牙痛、面神经麻痹、聋哑等。配听宫、合谷主治颞颌关节炎;配颊车、合谷主治牙关紧闭。②《马氏温灸法》:灸上牙痛亦效。

颊车古时称颐为车,又曰牙车,又曰辅车。因下颚骨如车□之上撬,左右相夹,俗称腮颊,因名“颊车”。穴近下齿,故下齿痛宜取之。若上齿痛,宜取下关。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第1步:正坐或仰卧位;第步:将上下齿咬紧时,隆起的肌肉即为咬肌;第3步:在咬肌最高点处,按之凹陷、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角歪斜等局部病证。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40分钟;温度:38-45℃;艾条悬灸时间:10-0分钟。艾炷灸时间:5-7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炎、腮腺炎等。配地仓、合谷等主治口角歪斜、齿痛、颊肿;配下关、合谷主治颞颌关节炎。

承泣穴在目下七分,正目直瞳子,为阳跷脉与任脉及足阳明之会。治诸般目疾。穴处俗名泪窝,因名“承泣”。口喎冷泪者,取之效。

足阳明、阳蹻、任脉交会穴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正坐或仰卧位,直视前方。此时瞳孔正下方眼球与眼眶下缘之间的眶骨边缘即为本穴。

①眼睑瞤动、迎风流泪、视物不清等目疾;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眶下神经痛。

禁灸。

现代常用于治疗结膜炎、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斜视、白内障、视神经萎缩、面神经痉挛等。配风池、睛明主治目赤肿痛;配合谷、攒竹等主治口眼歪斜。

四白穴在迎面、承泣之下,平明显见之处,故名“四白”。治目疾多效,略同承泣。

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正坐或仰卧位,直视前方。瞳孔直下,沿眼眶骨向下约半横指可触及一凹陷(眶下孔),按之酸胀,即为本穴。

①目赤痒痛、眼睑瞤动、目翳等目疾;②口眼歪斜、面痛、面肌痉挛;③头痛,眩晕;④胆道蛔虫症。

不宜灸。

现代常用于治疗眼睑下垂、近视、青光眼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配太冲、睛明、丰隆主治眼睑瞤动、目翳、青光眼;配瞳子髎、攒竹主治眼睑不合。

巨髎穴在上颚骨与颧骨接缝中,为面骨巨隙,故称“巨髎”。以上三穴,治症略同,以口眼为主,以其接近五官也。

足阳明、阳蹻之会

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第1步:正坐或仰卧位,直视前方;第步:沿瞳孔垂直线向下轻推,至鼻翼下缘水平线处,即为本穴。

口角歪斜,鼻衄,齿痛,唇颊肿等局部五官病证。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0-30分钟;温度:38-40℃;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

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牙痛、鼻炎等。配地仓、颊车、合谷等治疗口角歪斜;配合谷、下关、内庭治疗牙痛、三叉神经痛。

地仓在口角旁四分,为手足阳明,阳跷三经之会穴。人含食物常积储腮齿之间,因喻其处为仓。又以其位于口旁颐侧,故名“地仓”,口通地气也。主治口喎、偏风、目昏、失音等症。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正坐平视,瞳孔直下垂线与口角水平线相交点处。

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痛等局部病证。

艾条悬灸:5-10分钟。

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配颊车、合谷等治疗口角歪斜;配颊车、内庭等主治三叉神经痛。

大迎迎,合也,又逆西就之为迎。人之初生,应接外物,饮食最先,故于口颊喉咽处之穴,名之曰“迎”。《灵枢经◎寒热病篇》“臂阳明有入頄遍齿者,名曰大迎。”马元台曰:“大迎出足阳明,而手阳明之脉,入頄而交之也”。揣入頄遍齿之义,当是颧髎。本穴应依《素问◎骨空论》所云:“在口下当两肩”,为正。按口下当肩,正颔骨下缘凹曲处也。以其为人面迎前之处也,因名“大迎”。故治口喎、目痛、舌强、齿痛、吻瞤、颊肿及颜面五官之症。

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第1步:正坐或仰卧位;第步:闭口鼓气,下颌角前下方即出现一沟形凹陷;第3步:在此凹陷下端按之有搏动感处,即为本穴。

口角歪斜、颊肿、齿痛等局部病证。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0-30分钟;温度:38-45℃;艾条悬灸时间:10-0分钟。

①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腮腺炎、三叉神经痛、牙痛等。配地仓、颊车主治口角歪斜、齿痛、面肿;配下关、合关等主治牙关紧闭。②《马氏温灸法》:用于治疗痄腮。

人迎穴在颔下、颈部两侧,迎前显见之处,亦即饮食吞咽、人事送迎之处,故名“人迎”。穴处动脉应手,为古法诊脉三部九候之一。各方书所称人迎脉者,即指此处显动之脉也。晋◎王叔和以左手脉为人迎,右手脉为气口,是臆说也。

凡温热病正在灼热之际,人迎脉跳动甚力,故诊温热病时,先察左侧颔下之人迎搏动如何?再候右手气口是否洪大而数?以为判定温病之确证,故曰左人迎,右气口。非左手脉为人迎,右手脉为气口也。后贤不察,一再传讹,致成流弊。又考血游流行,发于左而回于右,布于周身,故温病表灼之际,右手脉较左手为大也。本穴主治吐逆、喘满、喉肿,瘰疬,霍乱等症。

本穴又名“天五会”,当是天窗、天牖、天鼎、天容,天突之会穴也。无甚意义,好事者强凑之耳。

足阳明、少阳交会穴

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第1步:正坐位,头微侧;第步:在颈侧部,可见触及一条明显的肌肉,即为胸锁乳突肌;第3步:在平喉结的胸锁乳突肌前缘,颈部动脉搏动处,即为本穴。

①瘿气、咽喉肿痛、瘰疬;②高血压;③气喘、肺结核、声带疾病;④头痛,心脏神经官能症。

现代常用于治疗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等。配天突、中封等主治单纯性甲状腺肿;配曲池、太冲主治高血压。《针灸资生经》云:禁灸,灸之不幸伤人。

水突穴在人迎之下。结喉两旁,人当饮食下咽时,本穴向上冲动,气向上冲,即突之意也。气水同源,故名“水突”。本穴功能为通利降逆。其所治症,多属气分。故治咳逆、上气、咽肿等症。

汪訒菴云:“上焦不治,水溢高源。”余以为取本穴当能有效。但未曾经手试用耳,或然也。

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正坐或仰卧位。先确定人迎与气舍的位置,取一表明二等分的弹性皮筋,拉长皮筋,使其两端分别对应人迎和气舍,皮筋中点对应处(处于胸锁乳突肌的前缘),按压有痛感,即为本穴。

①咽喉肿痛、瘿气等局部病证;②咳嗽,气喘。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0分钟;温度:38-4℃;艾条悬灸时间:10分钟。

现代常用于治疗扁桃体炎、甲状腺肿、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配气舍、天突主治咽喉肿痛、气喘。

气舍本穴与下腹部气冲相应。人当吸气足量时,则肺气上抵气舍;或努力持重时,本穴亦为之充胀,是为气之住舍,因名为“气舍”。

本穴治咳逆上气、颈项强直、不得回顾、哽噎、咽肿等症,取顺势利导也。但于虚人切慎用。

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正坐或仰卧位。用力侧转头,可见颈部明显隆起的胸锁乳突肌,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锁骨头和锁骨根部围成的凹陷中,按压有痛感处,即为本穴。

①咽喉肿痛;②瘿瘤,瘰疬;③气喘,呃逆,咳嗽;④颈项强痛。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0分钟;温度:38-4℃;艾条悬灸时间:10-15分钟。

现代常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支气管炎等。配扶突、人迎主治瘿瘤。

缺盆《史记◎仓公传》:缺盆,乳上骨名。本穴在乳头直上锁骨上缘凹陷正中。因在缺盆骨上,名以“缺盆”。按盆之为物,贮而不藏,水火燥湿无所不可。如胃、三焦、大小肠、胆各经络内外循行,多由此出入,即犹贮而不藏也。惟刺则三分,灸则三壮,以其内近肺脏,不宜太过,非如溪谷渊泉之可深入也。因以本穴用宜浅取,使术者心存盆盂之念,先发戒慎之思也。能治喘满胸热,但后人守不宜太深之戒,多不取此。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第1步:正坐;第步:过乳头的垂直线直上可触及一长骨(锁骨);第3步:在此骨上方有一凹陷(锁骨上窝),该凹陷中点,即为本穴。

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等肺系及局部病证;②瘰疬。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8-40分钟;温度:38-45℃;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淋巴结核及局部疼痛等。配膻中、巨阙主治咳嗽。

气户穴在肺之上部,平于云门。云门与气户意义相同。故亦治咳逆、上气,胸背痛,不得息、胸胁支满,喘息,食不知味等症。又以本穴内通乳腺,故能治乳痈初起。以其治症多属气分,补泻兼宜,犹开之则行,阖之则藏,故名“气户”。

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旁开4寸。

正坐仰靠。乳中线与锁骨下缘相交的凹陷(锁骨下窝)处,按压有酸胀处,即为本穴。

①咳喘、气喘、呃逆等气机升降失常病证;②胸胁满痛。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0-30分钟;温度:38-45℃;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等。配云门、天府等主治喘逆。

库房本穴治症,多关肺脏,犹肺之储藏室也。其所治症,为胸胁满、咳逆上气、气不归根,及吐脓血浊沫诸病,均属气分上越之症。乃气逆,非气虚也。所治均属实症,有如宿积者,故曰“库房”。

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正坐或仰卧。从乳头沿垂直线向上推3个肋间隙(即第1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①咳嗽、气喘、咳唾脓血等肺系病证;②胸胁胀痛。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40分钟;温度:38-48℃;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胸膜炎等。配肺俞、尺泽、孔最主治咳嗽、咳血。

屋翳本穴上有库房之房,下有膺窗之窗,犹屋檐之遮翳,故名“屋翳”。其所以名“翳”者,亦含有华盖之意也。本穴内应于肺,故治症同于库房。

在胸部,当第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第1步:正坐或仰卧位;第步:从乳头沿乳中线(过乳头的垂直线)向上推个肋间隙(即第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①咳嗽、气喘、咳唾脓血等肺系病证;②胸胁胀痛;③乳痈、乳癖等乳疾。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40分钟;温度:38-45℃;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咯血、胸膜炎、乳腺炎等。配肺俞、尺泽、膻中主治咳嗽气喘;配膻中、乳根、肩井主治乳腺增生。

膺窗穴在乳盘上缘,性善疏利,能泄胸中郁气。凡胸中积闷之症,本穴统能治之。喻犹在檐下,开窗通气,故名“膺窗”。以上诸穴,曰屋、曰房、曰库,喻其容纳储藏也。曰窗、曰户,喻其通利开阖也。

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第1步:正坐或仰卧位;第步:从乳头沿乳中线(过乳头的垂直线)向上推1个肋间隙(即第3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①咳嗽、气喘;②胸胁胀痛、肋间神经痛;③乳痈。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40分钟;温度:38-45℃;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①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乳腺炎、肋间神经痛。配乳根、曲池、内关主治乳腺炎。②《马氏温灸法》:治各种乳腺病,包括乳腺癌。

乳中穴在乳头正中也。治癫痫,俱用灸;治目瘤,则放血。朱丹溪曰:乳房,阳明经气所经,乳头厥阴肝气所经。故本穴能治目瘤也。由此推之,治目病可并取光明;调月经可并取日月。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正坐或仰卧。乳头所在处,即为本穴。

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

乳根穴在乳房下缘,故名“乳根”。治症颇多,均用灸法。如胸痛、满闷、膈气、噎食、乳痛、乳痈,诸有关局部者。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第1步:正坐或仰卧位;第步:从乳头沿乳中线(过乳头的垂直线)向下推1个肋间隙(即第5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①乳痈、乳癖、乳汁少等乳部疾患;②咳嗽,气喘,呃逆;③胸痛。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40分钟;温度:38-45℃;艾条悬灸时间:10-0分钟;艾炷灸时间:5-7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乳腺炎、乳汁缺乏、肋间神经痛、支气管炎等。配少泽、足三里主治产后乳汁不足。

不容本穴治呕吐不食及两胁(月真)胀,有不可容物之势,故若“不容”。按“不”字,有时音义同“痞”,具有痞满之意。治血气实症较多,故用泻法亦多。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寸。

第1步:仰卧位;第步:沿前正中线向下触摸,找出胸骨体与剑突间形成的凹陷,即胸剑联合;第3步:将胸剑联合到脐中的连线分为4等分,从上1/4与下3/4交点处左一水平线;第4步:该线与乳中线(过乳头的垂直线)有一交点;第5步:两个交点的中间处,即为本穴。

①胃痛、呕吐、纳少、腹胀等胃疾;②肋间神经痛,肩臂部诸肌痉挛或萎缩。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50℃;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①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等。配中脘、公孙主治胃炎、胃溃疡。②《马氏温灸法》:治各种胃病,包括胃癌。

承满本穴治上气喘满之实症,承前穴不容之意也。两穴均属意于满,故名“承满”。《千金方》:治心下坚满,以治症功效而命名也。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寸。

仰卧位。从不容(参见“不容”)垂直向下量1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胃痛、呕血、纳少等胃疾。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50℃;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配中脘、内关主治胃痛、呕吐;配足三里、脾俞主治食欲不振。

梁门横木为梁,又迎前山岭为山梁,均含有横直之意。《难经◎五十七难》曰:“心之积曰伏梁,起于脐下,大如臂,上至心下。”本穴治之有效。

又考其他方书,凡心阳失律,谷气寒凝,横胀塞满,类似潜伏之横梁者,可以取此,益阳气以灼阴邪,消寒滞而开痞郁。故称之“粱门”。即破横亘之梁,而开通敞之门,亦以疗效而得名也。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寸。

第1步:仰卧位;第步:沿前正中线向下触摸,找出胸骨体与剑突间形成的凹陷,即胸剑联合;第3步:从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的中点作一水平线;第4步:该线与乳中线(过乳头的垂直线)有一交点;第5步:两个交点的中间处,即为本穴。

胃痛、呕吐、纳少等胃疾。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50℃;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配公孙、内关、足三里主治胃痛、腹胀、呕吐。

关门本穴与建里平,又与足少阴之石关挨邻。上有梁门,下有太乙门及滑肉门,均与胃肠接近。玩味胃肠近旁各穴,多称门,称关。因其功用为交通开阖,有关出纳也。《内经》:“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刺本穴可以调胃,故以治痞满诸症。又屋象天阙之间为关梁。关梁者,在人身即关门、梁门之意也。因名关门。

按阙之名,在人身虽无穴位可指,以意揆之,即任脉之神阙、巨阙处也。关门两穴,左右各一,夹任脉,又巨阙在上,神阙在下,二阙之间即天阙之意也。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寸。

仰卧位。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上量4横指,再水平旁开横指(拇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腹胀、腹痛、肠鸣、腹泻等胃肠疾患。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50℃;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等。配中脘、足三里、上巨虚主治腹胀、腹痛、消化不良。

太乙门本穴简称“太乙”。古“太”与“大”通,“乙”与“一”同,又“乙”曲也。《河图》以中宫为太乙。养生家脐下为太一君。二意相同,隐喻太乙为腹中央也。中医以脾为中土,其取意亦与太乙,太一相同。本穴平于下脘,穴底挨近脾脏并胰而言,内应小肠,小肠多曲,以及横结肠两曲端,亦太乙曲屈之象也。又“乙”字于字义为肠,穴名曰“乙”,即喻肠道多曲也。汇此绪义,故名之为“太乙门”。

《礼记》:“鱼馁必自乙。”注:“鱼去乙则不肥。”大肠俗名肥肠。本着大与太通,乙意为肠之意研之,“太乙门”即是‘大肠门”。又观玩其所治症,除肠疾吐泻而外,如癫疾狂走、心烦。正合中医之阳明府证,弃衣登高谵语等证,正与中枢神志有关,所谓脏燥则狂者,由于大肠结热。而大肠结热,又多在迂曲弯转之处,故治取此穴有效。古人命名深意,与疗效有关。本穴又可与足太阳之大肠俞、小肠俞及督脉之阳关相互参用。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寸,距前正中线寸。

仰卧位。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上量横指(拇指),再水平旁开横指(拇指),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①胃病;②心烦、癫狂等神志疾患;③遗尿。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50℃;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等。配足三里、脾俞主治消化不良。

滑肉门《周礼滑◎疡医》:“滑以养窍。”注:“滑物通利往来似窍。”本穴内应腹膜油脂,外应松皮软肉,与任脉水分相平,在束带滑软之处,因名“滑肉门”。治癫狂、呕吐,重舌,舌强等症,可并取太乙门。

余意凡病之应疗以滑者,可取此穴。如肠套叠、肠梗阻亦可取用。塞者通之,颇合“滑”字之义。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寸。

仰卧位。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上量1横指,再水平旁开横指(拇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①胃痛,呕吐;②癫狂。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50℃;艾条悬灸时间:10-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等。配中脘、足三里主治胃痛。

天枢天,为气化运行自然之序,如天生、天杀,天年、天然诸义;‘枢”,为致动之机。本穴内应横结肠屈曲迴折之端,其功能长于助使膈下脏器运行加速,即辅助肠中水谷气化吸收水分,排出干矢,增益蠕动之力,因名“天枢”。又以大小肠连结管道甚长,故别名“长溪”、“长谷”,又名“谷门”。

我国古代星家以北斗第一星为天枢,主持天际各星运行之律。养生家取法此意,作脐轮周转、以人意法天道,喻本穴犹天之中枢,而名之曰“天枢”。

《*谷子》:“人君有天枢,生长成藏”。陶宏景注云:“生长成藏,天道之行也。”即以人事合天道也。天道即大体自然变化之进展现象。虽曰人文进化,其主导皆本于自然,医家、道家自不例外。

本穴在治疗上,促使胸腹之气上下构通,以促新陈代谢,即顺应物性之自然也。揆天枢二字,即天道自然行运之代名词也。

按摩,以拇食两指揉按左右两天枢,只在穴位上旋转,可通矢气,利大便,此其验也。按通矢气行大便,亦即人体自然行运规律。

大肠募穴

在腹中部,脐中旁开寸。

第1步:仰卧位;第步:过乳头作一与前正中线平行的直线;第3步:沿脐中作一水平线;第4步:两线的交点到脐中连线的中点,即为本穴。

①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③肾炎。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60分钟;温度:38-5℃;艾条悬灸时间:15-30分钟;艾炷灸时间:5-10壮。

①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肠麻痹、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配足三里主治消化不良、腹泻;配上巨虚、曲池主治细菌性痢疾;配上巨虚、阑尾穴主治急性阑尾炎;配足三里、大肠俞主治肠麻痹、便秘。②《马氏温灸法》:急性肠炎及痢疾,配下脘、气海,往往一灸便愈,亦治肾炎。

外陵本穴与足太阴之腹结挨近。腹结在大横下一寸三分,本穴在天枢下一寸。大横、天枢俱与脐平。本穴与腹结横距约寸半至二寸许,诸书记载不一、相差无几。又“结”字有凝滞积聚之意,即内有所结,外现陵起也。又如人在努力时,则脐腹之气,显然内结,而外表则出现硬棱,棱下是穴,因名“外陵”。

本穴治绕脐腹痛。凡腹气之绕脐者,多属寒热气结。凡内有所结,则外现隆起。腹结与外陵两穴,有内外相关之象。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寸。

第1步:仰卧位;第步:确定耻骨联合:沿下腹部前正中线垂直向下推,可触及一骨头,此骨头即为耻骨联合;第3步:将脐中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连线平分为5等分;第4步:从该连线的上1/5与下4/5交点处作一水平线;第5步:该线与乳中线(过乳头的垂直线)有一交点;第6步:两个交点的中间处,即为本穴。

①腹痛,疝气;②痛经。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50℃;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阑尾炎、疝气、输尿管结石等。配曲池、上巨虚、阑尾穴主治急性阑尾炎。

大巨本穴内应小肠及膀胱部位。小肠属手太阳经,膀胱属足太阳经,二经俱称巨阳。古太与大通,故本穴命名取“大巨”二字,以其功用在两太阳经也。其主治为小腹(月真)满及小便不利,有关小肠、膀胱事,故名为“大巨”,即太阳、巨阳之意。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寸,距前正中线寸。

仰卧位。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下量横指(拇指),再水平旁开(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①小腹胀痛;②疝气;③小便不利等水液输布排泄失常性疾患;④遗精,早泄等男科疾患;⑤失眠。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50℃;艾条悬灸时间:10-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①现代常用于治疗腹直肌痉挛、肠梗阻、膀胱炎、尿潴留等。配天枢、足三里治疗肠梗阻;配中极、膀胱俞主治膀胱炎、尿潴留。②《马氏温灸法》:治失眠,睡前灸此穴配太溪。

水道:《素问》:“巨阳者,诸阳之属也。故为诸阳主气也。”又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本穴当膀胱上系,功在治水,故名“水道”。

《内经》又言:“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汪訒菴注:“上焦不治,水溢高源,中焦不治,水停中脘,下焦不治,水溢膀胱。”按汪氏此说,则水突、水分、水道三水穴,可以互参。余又补充言之,周身之膜,三焦之属也。故治水液之病、须兼顾三焦,不可专责脾肾。即《内经》:“少阳属肾”,“水道出焉”之意也。又《灵枢》所云:“中渎之府”者,乃统言水之大意也。由此观之,中医之于《内经》,切须全部领会,若仅断章摘句,无济于用。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寸。

第1步:仰卧位;第步:确定耻骨联合:沿下腹部前正中线垂直向下推,可触及一骨头,此骨头即为耻骨联合;第3步:将脐中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连线平分为5等分;第4步:从该连线的上3/5与下/5交点处作一水平线;第5步:该线与乳中线(过乳头的垂直线)有一交点;第6步:两个交点的中间处,即为本穴。

①小腹胀痛;②小便不利等水液输布排泄失常性疾患;③疝气;④痛经、不孕等妇科疾患。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50℃;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膀胱炎、尿潴留、卵巢炎等。配中极、三阴交等主治水液排泄失常性病证。

归来养生吐纳者,当吸气时腹气上升,与中气交会于气海处。呼气时,腹气下降,名曰气息归根。本穴为腹气下降时之根,故名“归来”。言返本也,即归根也,言其向下行动也。

本穴治男子卵缩、女子子宫脱出等症。皆属气分之病。刺本穴可使复原,亦即“归来”之意也。

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寸。

第1步:仰卧位;第步:确定耻骨联合:沿下腹部前正中线垂直向下推,可触及一骨头,此骨头即为耻骨联合;第3步:将脐中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连线平分为5等分;第4步:从该连线的下1/5与上4/5交点处作一水平线;第5步:该线与乳中线(过乳头的垂直线)有一交点;第6步:两个交点的中间处,即为本穴。

①小腹痛,疝气,睾丸炎;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疾患。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50℃;艾条悬灸时间:10-0分钟;艾炷灸时间:5-7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卵巢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腹股沟疝等。配太冲主治疝气偏坠;配关元、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气冲人当呼气时,腹气由归来下降,吸气时,腹气由本穴内部上冲,与归来成橐籥作用。归来居本穴之上,其作用为镇坠下降。本穴居归来之下,其作用为擎举上冲,故名为“气冲”。《铜人》禁灸,恐伤气道也。本穴与归来二穴之作用,作气功时当有体会。

《内经◎海论篇》:“胃者,水谷之海,其俞在气街,下至三里。”本穴能治呃逆。呃逆不止,即气上冲也,治之最效。

初时,余以为“气街”为“气冲”之误。后玩索《海论篇》:“其俞在气街”之句,“其俞”二字指穴位言,“在气街”三字,指所在部位言。又《灵枢◎经脉篇》:胃,足阳明经有“入气街中”,“下至气街而合”。足少阳经有“循胁里入气街”,玩此诸句,因想气街之处,面积必大,乃能容开两经出入往来之道。至如足太阴经、足厥阴经,上行入腹之门,虽未明言走气街,然其所过之处,距气街当在不远,不然,舍此路而不由,别无门径可通。故余猜气街是“片”,气冲则是此片中之一点耳。马元台谓:一穴两名,语近模棱。

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寸。

仰卧位。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水平旁开横指(拇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①肠鸣腹痛;②疝气;③月经不调、不孕、阳痿、阴肿等妇科和男科疾患。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0-30分钟;温度:38-45℃;艾条悬灸时间:10-0分钟;艾炷灸时间:5-7壮。

①现代常用于治疗疝气、月经不调、卵巢炎、不孕症等。配曲泉、太冲主治疝气;配三阴交、关元等主治妇科病证。②《马氏温灸法》:下痢里急。

髀关穴在髀股前方,膝上一尺二寸处。其经气由小腹斜走髀股外侧,乃由小腹之阴,达于股前之阳也。凡属经络之气,当阴侧与阳侧互通之处,不论横通斜通,多称关,称门。即阴阳交关之意,故称本穴为“髀关”。

本穴治腰痛膝寒、足麻不仁、小腹引及喉痛,多效,以其有牵引下行之力也。与用牛膝、大*等药治阳亢充血头痛,同一意也。用针、用药,可以互参。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仰卧位。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缘连线上,屈股时和会阴相平的连线上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本穴。

①下肢痿痹、腰痛、膝冷等腰及下肢病证;②腹股沟淋巴结炎。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0-30分钟;温度:38-45℃;艾条悬灸时间:10-0分钟;艾炷灸时间:5-7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下肢瘫痪、腹股沟淋巴结炎、股外侧皮神经炎及膝关节病变等。配环跳、伏兔、足三里主治下肢痿痹;配风市、伏兔主治股外侧皮神经炎。

伏兔《针灸大成》谓:“膝上六寸,起肉处,正跪,坐而取之,以左右各三指按捺,上有肉起如兔之状。”因以此为名,其义未尽。余则以为动物中卧伏牢固者,莫过于兔。人当跪坐之时则腿足之气,冲至两膝以上,则两腿股直肌,肌肉绷急,推捏不动,犹兔之牢伏也。若仅依三指按捺,何以辨其为兔为猫?其云伏者,意在穴位处肌肉坚牢。方喻兔伏之性,非喻兔伏之形也。

《考工记》:车轴两端着轮之处,亦称伏兔。其处嵌镶铁键,取其耐磨。此铁键俗称车钏,亦以其处牢固不动,而得伏兔之名也。本穴之称“伏兔”,乃指股肌绷起处全部肌肉着骨牢固而言,此穴则以点代面耳。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第1步:仰卧或坐位,屈膝成90度;第步:用左手取右腿穴,右手取左腿穴;第3步:以手掌后第1横纹中点按在膝盖骨(髌骨)上缘中点,手指并拢压在大腿上,当中指尖端所达处,即为本穴。

①下肢痿痹、腰痛、膝冷等腰及下肢病证;②疝气;③脚气。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48℃;艾条悬灸时间:10-0分钟;艾炷灸时间:5-7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下肢瘫痪、股外侧皮神经炎及膝关节病变等。配髀关、犊鼻主治腿膝疼痛。

阴市本穴与足太阴经之血海相对,治症亦与血海同功。善治小腹胀痛、月事不调等症。盖谓本穴虽属阳经,而所治则多为阴症。犹与足太阴之血海交易互市,故名“阴市”。本穴治腰膝如注水、寒疝、痿痹,风湿、阴湿等诸阴寒疾患、犹治诸阴病之市集也。亦命名“阴市”之义也。因揣本穴性能,为阳为热,富于火力,故能消散阴翳,故其别名又称“阴鼎”。鼎,炉灶也。《针灸大成》禁灸,《甲乙经》不可多灸。用热远热也。若遇阴极之症,必不得已而用之,可遵《甲乙经》不可多灸之戒。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

正坐屈膝。先画出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再于膝盖外上缘沿此线直上量4横指,按压有痛感处,即为本穴。

①下肢痿痹,膝关节屈伸不利;②疝气。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0分钟;温度:38-45℃;艾条悬灸时间:10-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变等。配阳陵泉、犊鼻、足三里主治膝腿冷痛、无力。

梁丘本穴在膝上筋肉隙中,阴市下一寸许,两筋间。曲膝取之。骨亘如梁,筋犹小丘,穴在膑上,因名“梁丘”。以其近于膝关节,故治膝关节痛,使之屈伸。

郄穴

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寸。

第1步:正坐屈膝;第步:从膝盖骨(髌骨)外侧最高点,垂直往上量横指(大拇指指间关节部位的横径为1寸);第3步:下肢用力蹬直时,在膝盖骨(髌骨)外上缘上方可触及一凹陷;第4步:此凹陷中点,即为本穴。

①腹泻,急性胃痛;②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③乳痈、乳痛等乳疾。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48℃;艾条悬灸时间:10-0分钟;艾炷灸时间:5-9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痉挛、乳腺炎、膝关节病变等。配中脘、内关、足三里主治急性胃痛;配犊鼻、阳陵泉、膝阳关主治膝关节痛。

犊鼻穴性膝下直筋外侧,其处形如牛鼻,因名“犊鼻”,取象形也。《素问◎刺禁论》:“刺膝出液为跛。”《千金方》:“犊鼻肿,可灸,不可刺。”《甲乙经》:“犊鼻肿,可刺其上(即鹤顶穴),坚则勿攻,攻之者死。”

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又名外膝眼。

第1步:正坐屈膝;第步:在膝盖内外侧分别可触及一凹陷;第3步:膝盖外侧的凹陷,即为本穴。

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48℃;艾条悬灸时间:10-0分钟。

现代常用于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病变等。配梁丘、阳陵泉主治膝关节炎。

足三里本穴名解有二。《灵枢◎九针十二原》:“阳有阴疾者,取之下陵三里。”犹言陵下三寸处也。《太素》注:杨上善谓:“一寸一里也。”此以地位而论,言其体也。

《素问》:“天枢以上,天气主之,天枢以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本穴统治腹部上中下三部诸症,是以谓之“三里”。古“理”与“里”通。本穴在下肢,故名“足三里”,示别于手三里也。

《灵枢◎海论篇》:“胃者水谷之海,其输在气街下至三里”。依此推之,气街以下,至于三里,统为胃之俞穴。华元化谓:三里主治五痨,羸瘦、亡阳、虚乏胸瘀血、乳痈等症。秦承祖谓:诸症皆治,但以治胃为主。观此可知本穴功能,不仅行于腹部,而兼治全身上中下也。可与手三里互参。

合穴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第1步:坐位;第步:同侧手张开,食指第二指关节桡侧缘对准犊鼻穴下缘,小指第二指关节处即是本穴。

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③心悸、失眠、癫狂等心脑病证;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90分钟;温度:38-5℃;艾条悬灸时间:10-0分钟;艾炷灸时间:5-10壮。

①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胰腺炎、肝炎、消化不良、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阑尾炎、休克、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动脉硬化、支气管哮喘、白细胞减少症、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配中脘、内关主治胃脘痛;配脾俞、气海、肾俞主治虚证腹泻;配三阴交、神门治疗心悸。②《马氏温灸法》:不少的古医籍均载:小儿不能灸足三里。认为灸之可妨碍小儿生长及引起目疾等。如《图翼》云:“小儿禁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疾”。实则像小儿脾胃不和、泻痢、呕吐、痰喘等症,在灸其它穴时配灸足三里是常可取效的。只是应当注意,小儿不宜像成人一样以足三里做为常规保健穴使用,以免撤热于下,妨碍小儿生长。③《针灸资生经》云:诸病皆治。华佗云:疗五劳羸瘦,七伤虚乏,胸中淤血,乳痈。《外治?名堂》云: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气上冲目,所以三里下气也。

上巨虚上本穴原名“巨虚上廉”。按“巨虚”二字之义,即大空隙也;廉、侧也,隅也。本穴位于小腿外侧,大空隙之上端、故简称“上巨虚”。

本穴为大肠之合,故能治大肠诸疾,取此穴须足跟稍扬,足翘则本穴弛张,乃可进针,凡取俞穴,户须先使孔窍开,乃刺之。

大肠下合穴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第1步:坐位屈膝;第步:在膝盖外侧可触及一凹陷,即为犊鼻穴;第3步:从犊鼻穴往下量两个4横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也称一夫法),距胫骨外侧前缘1横指(中指)处,即为本穴。

①肠鸣、腹痛、腹泻、便秘,肠痈等肠胃疾患;②下肢痿痹。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60分钟;温度:38-50℃;艾条悬灸时间:10-0分钟;艾炷灸时间:5-9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单纯性阑尾炎等。配天枢、曲池治疗细菌性痢疾;配支沟、大肠俞主治便秘。甄权云:治脏气不足,偏风腰腿手足不仁,灸随年为壮。

条口本穴与两巨虚同在一条缝隙中,上巨虚在缝隙上端,下巨虚在缝隙下端,本穴当其正中,取此穴时足尖稍扬,以其关于趾长伸肌也。扬足尖,则三穴处,形成一大条口,因以“条口”名其穴。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第1步:坐位屈膝;第步:先确定腘横纹端与外踝尖连线中点(腘横纹与外踝尖连线的距离为16寸);第3步:再从胫骨前缘沿该中点水平线往外量1横指(中指)处,即为本穴。

①下肢痿痹,转筋;②肩臂痛;③脘腹疼痛。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60分钟;温度:38-50℃;艾条悬灸时间:5-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下肢痿痹、关节周围炎、腓肠肌痉挛等。配肩髃主治肩周炎;配承山主治腓肠肌痉挛。

下巨虚本穴原名“巨虚下廉”,位于条口之下。为小肠之合,能治小肠诸疾。治阑尾炎,可取两巨虚,或取条口。按此三穴,同在一条缝隙之中,其所治症,大同小异,上巨虚合于大肠,下巨虚合于小肠,条口居二巨虚之间,其与二肠有关,势可知也。以形势而论,三穴在腿,故其治湿痹胫痠,亦有功效也。

小肠下合穴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9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坐位屈膝。先确定条口位置(参见“条口”),从条口向下量1横指,在胫、腓骨之间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本穴。

①腹泻、痢疾、小腹痛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③乳痈。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60分钟;温度:38-50℃;艾条悬灸时间:10-0分钟;艾炷灸时间:5-9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肠炎、下肢瘫痪等。配曲池、太白等主治泻痢脓血;配阳陵泉、解溪主治下肢麻木。

丰隆丰隆,雷神名也。屈原诗:“召丰隆使先导兮。”“吾令丰隆乘云兮。”《淮南子》:“季春三月丰隆乃出”。注:“雷神也”。本穴在人体下肢,犹雷起地下。于《易》在卦,则为“复”、“豫”之象。“□动来复也”。本穴司气分之升降、于体则像,于用则复。犹地气升为云,天气降为雨。《广雅》释天:云师谓之丰隆。

观本穴所治,为胸膈痰滞,沉昏头痛。一切头脑不清,有如云雾蒙蔽之状,均属天阳失律,阴气弥漫之症,藉此下阳上达,而消在高在上之阴翳也,故本穴寓有云雷之意,名以“丰隆”。再以字义测之,既丰且隆,乃丰年大有之象,本穴治症颇多,且多治丰盈充满之症,颇具丰隆含意。又本穴在下肢外侧,肌肉隆起之处,亦有丰隆之意,叩其寓意则薄矣,不若取意云雷为佳。

络穴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横指(中指)。

第1步:正坐屈膝;第步:先确定腘横纹端与外踝尖连线中点(腘横纹与外踝尖连线的距离为16寸);第3步:再从胫骨前缘沿该中点水平线往外量横指(中指)处,在腓骨略前方肌肉丰满处,按压有沉重感,即为本穴。

①头痛、眩晕;②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③癫狂;④下肢痿痹;⑤高血压,脑出血,脑血管病后遗症;⑥肝炎,阑尾炎,便秘。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60分钟;温度:38-5℃;艾条悬灸时间:10-0分钟;艾炷灸时间:5-7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支气管炎、腓肠肌痉挛、肥胖症等。配阴陵泉、商丘、足三里治疗痰湿诸证;配肺俞、尺泽治疗咳嗽痰多。

解溪本穴在足关节当前正中,胫骨距骨相接之凹隙处,因名以“溪”。又以其处易于脱臼,故名之以“解”,而曰“解溪”。

本穴治(骨行)骨转筋之外,又治癫痫、烦心、眉棱骨痛、目赤,以其能引上焦郁热下行,而解之也。

经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第1步:正坐垂足或仰卧,足背屈;第步:在足背踝关节前横纹中点,与第足趾正对处,即为本穴。

①下肢痿痹、踝关节病、垂足等下肢、踝关节疾患;②头痛,眩晕;③癫狂;④腹胀,便秘。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45分钟;温度:38-45℃;艾条悬灸时间:10-15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足下垂、神经性头痛、胃肠炎、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配昆仑、太溪治疗踝部痛;配商丘、血海治疗腹胀。

冲阳本穴在足跗、阳经外侧、与太冲穴为邻,故名“冲阳”。冲,具当前正迎之意。凡人举足迈进,或扬脚撩踢之时,足附首当其冲,即冲阳之意也。治口喎、齿龋、腹坚、寒热,以及跗肿足缓等症。以经络所在导引下行也。

原穴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第1步:正坐垂足或仰卧;第步:在足背最高点,两筋之间可触及一凹陷,按之有搏动感,即为本穴。

①足痿无力,风湿性关节炎,足扭伤;②口眼歪斜;③癫狂痫;④胃痛。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40分钟;温度:38-45℃;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现代常用于精神分裂症、足下垂、脉管炎等。配足三里、仆参、飞扬主治足痿;配丰隆主治癫狂。

陷谷穴在足跗、内庭穴之后,歧骨凹陷处。故名“陷谷”。此上四穴,俱治头面胃肠等处之疾,盖以本经外循之线,发端头面,内循属胃络脾,兼通二肠也。

输穴

在足背,当第、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正坐垂足或仰卧。在足背第、3跖骨结合部之前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①面肿、水肿等水液输布失常性疾患;②足背肿痛;③肠鸣腹痛。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40分钟;温度:38-45℃;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水液输布失常、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等。配列缺治疗面目浮肿;配内庭、太冲主治足跗肿。

内庭门内曰庭,主屋正室亦曰庭。本穴之下为“厉兑”。“兑”于《易经》为口,为门。本穴犹在门庭之内也。又其所治症,多不在穴位近处,而在头脑腹心者居多,是其功用有关于内也。于体则庭,于用则内,故名“内庭”。

荥穴

足背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第1步:坐位或仰卧位;第步:在足背第、3趾的趾蹼缘略后一些(约半横指)的地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①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②热病;③吐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证;④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⑤三叉神经痛。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0-30分钟;温度:38-45℃;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齿龈炎、扁桃体炎、跖趾关节痛等。配合谷主治牙龈肿痛;配太冲、曲池、大椎等主治热病。

厉兑《说文》谓:“(来阝)上曰厉。”(来阝),音悉。《前汉书》王褒传“驾啮(来阝)”,注:“良马低头曰至(来阝),故曰啮(来阝)”。按(来阝)在蹄上前凸屈伸处。以马蹄喻人足指甲也。本穴在足趾甲外侧,爪甲角处,犹马蹄上凸之处,正其(来阝)上也,故名之以“厉”。《易》:“兑为口。”以口加(来阝),正合啮(来阝)之意,故名为“厉兑”。且示意本经之气,由头面行抵足指之端也。

《易》“兑,为门。”“厉兑”,即巨门也。大门以内,即是内庭。古人于此穴名,颇具深意。又阳明属金,金于《易》属兑。兑,为泽,为少女。泽与少女俱属阴象。又“厉”字之义,危也、虐也、病也,又涉水没带曰厉。《论语》:“深则厉”。犯*为恶曰厉。均属极阴之象。再以经气言之,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于厉兑,即阴阳互根也。

窃考足三阳之气,俱发于头面,下达于足,传于足之三阴,其阳经末端之穴,均以阴象命名,示意阳接于阴也。如足太阳经终于至阴;足少阳经终于窍阴,足阳明经终于厉兑,三意略同。其他各径之接合亦各有其安排用意,个中微妙,原有高深意旨。

井穴

在足第二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正坐垂足或仰卧。在足第趾,由足背第趾趾甲外侧缘(即掌背交界线,又称赤白肉际)与趾甲下缘各作一垂线之交点处,即为本穴。

①鼻衄、齿痛、咽喉肿痛等实热性五官病证;②热病;③多梦、癫狂等神志疾患;④胃炎。

艾条悬灸:5-10分钟;麦粒灸:1-3壮。

现代常用于治疗鼻炎、齿龈炎、扁桃体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配隐白、中冲等主治中风昏迷;配内庭、太冲等主治五官炎症。

中医课程报名预订中

1:《中医针灸系统》临床班:《中医正骨整脊》高级班3:《中医经络推拿》就业班4:《中医小儿推拿》临床班5:《中医催乳全科》实战班6:《产后盆骨恢复》创业班7:《中医金牌月嫂》就业班8:《中医滋补膏》方制作班9:《中医膏药贴》制作班10:《热敷,丸,丹,散》制作班11:中药学(全球游学采药)班1:国医法师.韦贵康《正骨整脊传承》班13:国医大师.石学敏《针灸疾病治疗》班14:广州中医药大学肖鑫和《中医诊断》班15:确有专长医师辅导班16:师承跟诊班17:《全日制学历》大专.中专学历报读可以参加国家统一《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上课校区:1:桂林歧*中医职业培训学校:广州白云杏林职业培训学校3:深圳杏林职业培训学校国内首家中医馆连锁品牌

辛氏聚缘堂

民间中医,没有行医资格证如何合法行医?我们中医馆加盟能帮你实现你的中医馆梦!

能帮到您,那就点击一下在看↓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