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为什么提倡站桩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用什么药冶疗 http://pf.39.net/bdfyy/bdfyc/190901/7433865.html

什么是“第二心脏”

现代医学认为,脚离心脏最远。因此,脚部血液回到心脏不仅过程长,而且如果没有足够的压力,就很难顺畅地流回心脏。因此,离心脏最远的脚部血液必须凭借脚部肌肉正常的收缩功能,才能使积存废弃物的静脉血经由毛细血管、小静脉、静脉流回心脏。可以说,脚部肌肉如同人体“第二心脏”,其收缩功能的好坏决定着末梢循环的状态。

祖国医学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之说,并认为连接人体脏腑的十二个经脉有一半起止于脚,还有60多个穴位在脚上。足底反射学说以中医经络学和生物全息反射学为理论依据,认为脚与耳朵一样,是人体的一个缩影。足底有很多人体内脏器官的反射区,足底反射过程,是通过人体经络完成的。如果患者脏腑有病,就会在大脑皮质层形成一个病理兴奋灶,使兴奋冲动传达到足部反射区,形成另一个兴奋灶。也就是说,人体病变可以在足底穴位出现反应,好比“雨前风”,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人体健康状态。

脚有“第二心脏”之称,原因何在?

血液从左心室经过大动脉、动脉、小动脉,再流到毛细血管,给细胞组织输送新鲜空气和营养成分。而返回时,携带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经由小静脉、静脉、大静脉回到右心室。血液循环一定是单向输送的。

心脏每一次的跳动可以送出十分之一升的血液。健康的成人平均心率为70次/分钟,等于1分钟送出7升血。也就是说,只要健康的话,全身的5升血1分钟内能够流经心脏。心脏好比是24小时内送出万升血的水泵。

尽管血液得到如此迅猛的输送,但是由于要送到遍及身体各个角落的毛细血管,所以流回心脏的时候,它的压力已经变得很小了。输出的血液流回到心脏凭借的是静脉周围的肌肉的力量。

不过,人体中脚离心脏最远。因此,从心脏送出去的动脉血把营养物质输送到脚的各个组织,然后变成静脉血,携带着废弃物流回到心脏的过程较长,所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脚位于身体的最下端,所以流下去的血要是没有足够的压力就很难顺畅地流回心脏。

因此,一旦引起诸如动脉硬化等老化现象的血管障碍,血液就会很难流到脚尖。人上了年纪,脚就容易变得冰冷,功能也会衰退。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引起的这类障碍的情况很多。

凭借脚静脉周围的肌肉,也就是脚的肌肉正常功能的发挥,积存废弃物的血液能够从身体最末端脚尖的毛细血管经由小静脉、静脉,最后流回到心脏。

为了让血液从末梢流回到心脏,肌肉必须发挥其作用。这就说明,离心脏最远的脚部肌肉特别重要。

一般人不太注意的小腿肚,专家们称之为“第二心脏”。原来小腿肚犹如泵浦,将容易滞留在腰、腿的血液返送心脏。东京都港区的石川洋一医师30年前发现,手腕部打点滴、输液较难进入血管的患者,其小腿特别冷。只要按摩一下小腿肚,输液就会变得容易进入血管了。经反复验证,石川终于发现小腿肚能影响人体上半身的血液循环。

由于重力的影响,足部静脉血要返流心脏并非易事。光靠心脏搏动,或伴随呼吸产生的脏器运动输送血液明显力量不足。于是依靠小腿肚和足部肌肉像泵浦一样舒缩,压迫血管使血液上行显得必不可少。石川医师提倡“小腿肚疗法”,通过按摩小腿肚改善血液循环,认为此法对肢端寒冷症、肩膀酸痛、高血压等有治疗预防作用。

小腿肚还和“经济舱综合征”有关。长时间坐在经济舱的乘客,足部静脉容易形成血栓,血栓阻塞血管及肺部,严重的甚至因此丧命。航空医学研究中心的三浦靖彦医学博士分析道:“长时间坐在狭窄的地方,小腿肚的泵浦作用减弱是其原因。”三浦用超声波对小腿肚上部的血流进行测试,发现人站立时血流速度为每秒6.3厘米。坐着时急减到每秒4.4厘米。坐姿保持30分钟后降至每秒3.1厘米。血液在足部静脉滞留,就容易生成血栓。因此搓揉、按摩跟腱上部及小腿肚,以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成了各航空公司在长途飞行中推出的新服务项目。

我想大家已经知道为什么说“脚是第二心脏”的原因了。

怎样保护“第二心脏”

常给脚部做按摩,按摩脚穴可调动人体潜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特别是对久治不愈的慢性病和医学上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按摩脚穴能标本兼治,整体调理,虚者能补,实者能泻,寒者能温,热者能清,积者能散,坚者能软,损之有余,补之不足,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疏通经络,通利关节,扶正祛邪,增强体质。

每晚睡前做“足浴”,现代医学认为,热水可扩张足部血管,刺激神经末梢,达到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调节组织器官功能、加强新陈代谢的目的。用手指在热水中按摩涌泉穴和脚部肌肉,可使阳气内生,增强脚部肌肉活力,也能给全身带来轻松感。方法是:睡前用40℃左右的温水浸泡双脚(冬天的水温应在40~50℃),同时按摩。为保持水温,可陆续加入适量烫水。泡脚后揩干双脚,再用手指按摩三阴交、足三里和风池穴各20次。手法为先轻后重。

忘记了步行的现代人

人类是动物的一种。不用脚也能走动的动物恐怕很少吧,那庞大的大象也好,河马也好,都是用自己的脚用力踩着地面才能移动自己的身体。

属于哺乳类的一种,也是陆上动物的我们——人类的脚,原本就是为了走路而形成的。因此,持续过着不走路的生活,它的功能就会衰退。但是随着各种各样的交通设施、交通工具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变得非常方便。这是人类的智慧所创造的文化。但是作为动物的人类来说,逐步地被赶进不使用脚的生活里。

都市的工薪族们持续过着每天仅走几十步的生活。他们上下班换乘公交车,在车站换乘的时候利用自动扶梯,在公司则利用电梯。

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在家办公得到迅速发展。70年代出差才能解决的事情,现在用传真和因特网就能够处理好。就说购物吧,现在邮购也普及了,只要打个电话坐在家里就能购物,很少需要到处走动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

还有,私人车的普及也是让我们远离步行的原因。

步行使大脑更清晰

在人的体内,最需要氧气的组织莫过于脑细胞。氧气是由血液输送的,因此良好的血液循环是使脑细胞活性化有基础。

虽然脚和大脑就人体位置而言离得最远,但通过血管与神经,它们非常紧密地连在一起,是相互影响的器官。

脚的衰老和脑部的衰老是相连的。

人们往往认为,只要提高心脏的功能就能够使血液循环正常。然而,心脏肌肉属于个人意志不能操纵的不随意肌。但是,被称为第二心脏的脚的肌肉是自己的意志可以操纵的随意肌。因此,为防止衰老,应该通过运动脚、锻炼脚来帮助改善心脏的功能。为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运动。从促进血液循环的角度来看,最好的运动就是走路,而不是慢跑、跑步等过于激烈的运动。走路时,脚离开地面的时候脚尖会弯曲,这个运动恰如抽水泵的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

其实,走路的时候,脚的大小有三种变化。虽然只不过是一瞬间,但停在空中的时候最小;只用一只脚踩地支撑身体的时候最大;脚后跟接触地面时,或脚后跟完全离开地面,只有脚趾根部落在地面时大小介于两者之间。

脚的这种大小变化是因为血管周围的肌肉伸缩运动活跃起来,血液也得到了良好的循环。这与心脏活动一样,像抽水泵似的伸展或收缩,以促进脚末端的血液循环。

徒步旅行的话,步子迈得更大。脚离开地面时脚腕会完全伸展,这就更能促进的血液循环。

此外,根据最近的研究,步行能够促进大脑物质的涌出,从而使大脑的神经细胞活跃起来。

下盘功夫——站桩

人过了四十岁左右,臀部肌肉会逐渐萎缩、下垂,大腿变瘦,下半身越来越单薄。

下半身肌肉一旦衰退,就会出现体力变差、容易疲倦等「症状」,随之而来的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痛风、癌症等慢性病。

肌肉约占体重40%,其中70%以上的肌肉集中在下半身。如果下半身的肌肉开始衰退,就会出现各种病兆,身体也会开始老化。双腿,是人体的第二颗心脏。

下半身的肌肉量占全身70%以上,肌肉的周围遍布微血管,因此担负了协助血液循环的重要任务。如果长期忽视下肢肌肉的锻炼,它们将随着年龄增长而日渐退化,导致身体无法维持正确姿势,开始出现腰痛、疲劳等症状,更因血液循环变差,引发诸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各种常见疾病。

所以,只要强化脚部与腰部就能防止老化,并且可以预防、改善各种疾病。

一、中国五千年的智慧——

站桩对身体健康十分非常重要,但很多人不明白而忽视,站桩应列为每天必做的功课。

姿势不宜蹲的太低,鼻尖、膝尖和大脚趾尖成一直线,站桩时尽量把全身肌肉放松,是初学者最重要的课题,当肌肉慢慢放松时,把全身重量灌注在涌泉穴(约脚掌前方1/3的中心点),激发人体精气。

二、肌屈膝运动——

屈膝运动对于占有全身肌肉百分之七十的腰部、大腿、下肢的肌肉的强化与发达来说是最具效果也是最基本的运动。

就让我们开始吧!

做法相当简单。

〈1〉两脚打开比肩稍宽,双手托住后脑勺

〈2〉背伸直,一面吸气一面往下蹲,再一面吐气一面站起来同样的动作慢慢的重复5~10次(1回合),休息一下(数秒~数十秒),等呼吸回复正常后再重复同样的动作,大约重覆5回合。

三、利用垫脚提筋来锻炼小腿——告别静脉曲张

双脚站直,身体自然放松,慢慢垫起脚来,复5~10次(1回合),休息一下(数秒~数十秒),等呼吸回复正常后再重复同样的动作,大约重覆5回合。

只要通过站桩等活动来锻炼下半身,就能带来13种惊人效果:

效果1:促进基础代谢

效果2:改善并预防狭心症、心肌梗塞

效果3:改善并预防骨质疏松症

效果4:改善并预防糖尿病

效果5: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含量

效果6:摆脱肥胖

效果7:改善血压

效果8:缩短消化道运送时间

效果9:减轻忧郁症状

效果10:减轻各种疼痛

效果11:预防癌症与癌症的复发

效果12:提升记忆力、预防老人痴呆

效果13:抗老、长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