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文读懂心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心身性疾病是在生物、心理、社会的诸多因素影响下人类健康的疾病。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和行为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中,人们承受的压力较大,经济的压力、住房的压力、升职的压力、子女升学就业的压力等常常使得人们处于焦虑抑郁的情绪当中。

心身性疾病如何分类?

心身性疾病分类方法,国内外学者意见不一,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我国主张按躯体病变症状分类,即按躯体功能性病变和器质性病变两种状态,把心身疾病分为两大类:1、心身症由心理、社会引起的躯体功能性改变都属于此类。如偏头痛、心脏神经官能症等。这类疾病属功能性病变,但亦有躯体症状和一定的病理改变。2、心身病由心理、社会引起的躯体器质性病变都属于此类。但这类心身疾病又分两种:一种是心理社会因素直接致病,如神经性皮炎等;另一种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中起“板机”作用,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常见的躯体疾病,但以功能性改变的心身症。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演变为器质性疾病,如冠脉痉挛持续过久,可引起心肌坏死,在临床上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改变。这表明心身症与心身病在一定程度上只体现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

心身性疾病的特点是什么?

1、心身疾病必须具有与躯体症状相关的体征;2、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是社会-心理因素或主要是社会-心理因素;、心身疾病通常涉及到的是植物神经系统所支配的系统或器官;4、同样强度、同样性质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对一般人只引起正常范围内的生理反应,而对心身疾病易患者则可引起病理生理反应;5、遗传和个性特征对心身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不同个性特征的人易罹患霜一“靶器官”的心身疾病;6、有些病人可以提供较准确的社会-心理因素致病过程,大部分病人不了解社会-心理因素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但能感到某种心理因素能加重自己的病情。

心身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近年来心身疾病的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心身疾病的治疗应强调综合性治疗原则,即在原发病躯体治疗的同时兼顾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治疗。原发病的躯体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或解除症状,如溃疡病的抗酸治疗。要巩固心身疾病的治疗,减少心身疾病的复发,如果结合心理治疗与必要得精神药物治疗,常常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疗效。

心身疾病的治疗方式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其他治疗。

1、心理治疗

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应作为一种主要的疗法贯穿始终,帮助患者改变对疾病的不正确态度,并动员家属和有关方面共同配合治疗。

常用的有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等。如系统脱敏治疗,即利用交互抑制和消退原理,将单个能引起明显焦虑的刺激,划分为若干由低到高不同等级只能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将刺激反复暴露在患者面前,同时利用生物反馈方法训练患者放松,从而使刺激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用来治疗高血压、溃疡病、偏头痛、支气管哮喘等心身疾病。

认知行为治疗则是消除患者不恰当的错误认知,重建合理认知,从而缓解或消除患者抑郁等不良情绪,适合各种心身疾病的治疗。

2、药物治疗

药物的合理利用可以为心理治疗创造条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①西医治疗:除了对各种具体患病器官的对症治疗外,大部分心身疾病患者是适用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物治疗的,以控制患者的不良情绪为主要目的。目前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的抗焦虑药物有:丁螺环酮、苯二氮窧类,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文拉法辛、米氮平等。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患者,可服用谷维素以调节脑功能。对于难治的病例也可以在抗抑郁药的基础上,合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无利培酮、奥氮平或喹硫平。

②中医治疗:由于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对心身疾病特别适用。临床资料表明,小柴胡汤、龙骨牡蛎汤、半夏厚补汤、承气汤、甘麦大枣汤、逍遥散、建宁汤等常用方剂,对精神因素引起的躯体病理反应者有良好效果。

为了能使用得当,必须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使用。针灸对消除症状可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但应循证取穴,配合电刺激以增强效果。

③其他治疗:此外,还有松弛训练以及理疗、水疗、体疗、气功、太极拳、催眠和暗示治疗、道家认知治疗等,对心身疾病均有一定疗效。来源:医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