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种特殊的中医外治方法——割治疗法
医院外科徐志峰
徐志峰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医院从事外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河北医大外科副主任河北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医学会肿瘤学会委员。河北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l其专业特色是业务范围广,涉及肿瘤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肛肠外科,尤其擅长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中西医治疗。手术精湛、操作细致、根治效果好。曾成功开展了医院第一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第一例高位胆管癌切除术、第一例肝脏手术、第一例术中结合内镜治疗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息肉综合征等。制定有许多中医协定处方,用于治疗那些不能做手术的外科疾病或手术后需要调理的疾病,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用自制药治疗难愈合性溃疡,效果明显。
割治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是一种特殊的中医手术方式,因其疗效奇特而备受历代医家推崇。本文就割治疗法的基础知识作一介绍。1什么是割治疗法?
割治疗法又称为割脂疗法。是切开人体穴位或某处的皮肤,摘除或挑出皮下脂肪组织并对局部给以适当刺激,以改善机体机能,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病方法。2割治的部位
可以用来割治的部位有很多,大体上可分为手掌割治、足部割治和穴位割治三种。在穴位割治中,凡是针刺有效的穴位,均可割治。
3割治疗法适应症割治疗法治疗的疾病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慢性肠炎、胃神经官能症、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2)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
(3)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等。
(4)生殖系统疾病:阳萎、不孕症等。
(5)其他:颈淋巴结核、甲状腺疾病、乳腺增生症、下肢静脉曲张、胆道蛔虫症、肿瘤疼痛等。
2手掌割治部位与适应症手掌部位一
(1)体表部位:从中指至大陵穴成一直线,距大陵穴1.5厘米沿此线向掌心方向切开,切口长约0.5厘米。
(2)适应症: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溃疡、胆道蛔虫症、消化不良、慢性肠炎、胃下垂、慢性肝炎引起的消化不良、阶段性肠炎等。
附注:大陵穴在掌后第一横纹正中后,两筋间,即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手掌部位二
(1)体表部位:自神门穴至无名指与小指间隙方向1.5厘米处开始切口,切口斜向食指根部,长约0.5厘米。
(2)适应症:胃神经官能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第一部位割治效果不明显时,可取此位置。
附注:神门穴在尺侧掌后第一横纹后,尺侧腕屈肌腱之桡侧凹陷处。
手掌部位三
(1)体表位置:在二、三掌骨间隙掌侧,食指与中指根部联合下约0.5-0.7厘米处开始切口,切口长约0.5厘米左右。
(2)适应症: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偏头痛、胃肠疾患等。
手掌部位四
(1)体表位置:即鱼际穴处。位于拇指掌指关节后第一掌骨1/2处,靠近第一掌骨的桡侧缘,于少商穴与桡动脉连线上,亦手掌面与背面交界处,祖国医学称为赤白肉际处。
(2)适应症: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效果更好)、肺结核、肠结核、小儿单纯消化不良等。
手掌部位五
(1)体表位置:第四、五掌骨间隙掌侧无名指与小指根部联合下约0.5厘米处开始切口,切口长约0.5厘米。
(2)适应症: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偏头痛、胃肠疾病等。
手掌部位六
(1)体表位置:食指第一指节掌面中央,切口长约0.5厘米
(2)适应症:支气管哮喘。
手掌部位七
(1)体表位置:在三四掌骨间隙,中指与无名指根部联合下约0.5厘米处开始切口,切口长约0.5-0.7厘米。
(2)适应症: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通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先割手掌部位三,如未愈,三天后割手掌部位七,仍未愈,再过三天割手掌部位五,三次为一个疗程。
5足部割治部位与适应症足部割治部位一
(1)体表位置:第一二跖骨头之间,向前纵行切开1厘米,挑出皮下的脂肪组织,出血明显的可以缝合一针。三天换药,14天拆线。
(2)适应症:颈部淋巴结核、甲状腺疾病、乳腺增生症、肺结核等。左侧患病割左足,右侧患病割右足,两侧均有病者,左右足同时割。
足部割治疗部位二
(1)体表部位:即涌泉穴。于足掌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第二、三跖骨间)。纵行切开皮肤0.5厘米,左病割右,右病割左,两侧均病割双侧。
(2)适应症:颈部淋巴结核。
6穴位割治
1.劳宫穴:操作方法及适应症同手掌部位一。
2.鸠尾穴:用于治疗颈部淋巴结核。
3.胸椎部:从第十一胸椎棘突旁开始划割,向外划3-4厘米,破皮见血为度。用于治疗小儿单纯消化不良。
4.檀中穴: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操作方法:常规消*,局麻,用手术刀纵行切开皮肤,深达骨膜浅层(勿伤及骨膜),切口长约1.5-2厘米,切除皮下脂肪少许,然后用手术刀柄在切口局部左右滑动3-5次,刺激骨膜,缝合包扎,三天拆线,如果需要重复割治者,可隔七天,并在第一次割治部位的左右,旁开约1厘米稍下处,纵行切开,方法同上,一般需作1-3次。
5.肝俞、脾俞、上脘、中脘: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6.天枢、足三里:用于肠系膜淋巴结核。
7.公孙、然谷:用于肿瘤。
7注意事项
1.有出血倾向性疾病、心脏病、高热、局部水肿、感染及垂危病人,不宜用割治疗法。
2.对老年人割治时刺激要轻。
3.麻醉药注射不宜过深,以免影响疗效。
4.割治后可有一些全身反应,如周身不适、关节酸痛、饮食欠佳等,一般不需处理,几天后可自行消失。
5.手术局部,3天内不能接触水,以防感染。已感染者要及时处理。
注:北京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