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过年吃太多中医助您消食健胃下 [复制链接]

1#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消食健胃的单味中药,但是现在药店有许多中成药品,中成药物服用方便,口味较好,大人小儿都易于接受。当然,中医的穴位调治也十分便利,当暂时没有药物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身上天然的“药物”进行调理。今天就和大家介绍一下消食积,调脾胃的中成药和穴位吧。

中成药类

1.大山楂丸:大山楂丸组方即为“焦三仙”成分,有山楂、六神曲、炒麦芽三种,并加蔗糖蜜炼成丸,作用是消食开胃。此药口感酸甜,适合吃得过多导致的“食积”。尤其是平时脾胃功能较好,因为吃肉过多,表现为胃脘部胀满、频频嗳气、不想吃饭,比较适合服用大山楂丸。大山楂丸并不适合脾胃虚寒、没有食积的患者,因此无食积症状后不能再继续服用,否则会伤害脾胃。并且孕妇慎用;因为其中含有蜂蜜、蔗糖,糖尿病人也慎用,必要时须在药师指导下使用。

2.保和丸:是饮食内停、消化不良的常用药,它是由焦山楂、茯苓、制半夏、炒六神曲、炒莱菔子、炒麦芽、陈皮、连翘共八味药组成。因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造成的消化不良,食积内停,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口苦,呕吐泛酸,大便恶臭或泄泻,舌苔厚腻,可以消食、和胃、导滞,服用此药有较好的效果。但如果是由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厌食或胃脘不适,则不适合服用。并且此药孕妇同样忌用。

3.健胃消食片:健胃消食片可以说是大家经常听到的药物,此药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饮食积滞,患者不思饮食,嗳气味重,脘腹胀满。方中含有太子参、陈皮、山药、山楂、麦芽等药物,有益气健脾,消食和胃的功效。此类药物适用于脾胃虚弱者,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咨询药师,不可长期服药。

服药时注意,药物不可与食物等同,虽然药物口味佳,但是注意“中病即止”,症状好转需要及时停用药物,不可将药物作为零食长期服用,必要时也要咨询药师或专业医师。

消食类的穴位

除了一些中药消食和胃,还有一些穴位,在点按过程中同样起到了化食和胃之功,比如常说的中脘、建里、梁门、天枢、脾俞、胃俞、内关、公孙。而以下三个穴位被称为身体上的“健胃消食片”,其消食化积之功可见一斑。

1.足三里:足三里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犊鼻穴与解溪穴连线上。它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时按摩足三里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足三里可以说是天然的良药,养胃护胃,常用针刺、艾灸法,“若要人常安,三里久不干”,灸足三里可以起到固护脾胃的作用,脾胃调则百病难生,从而灸足三里也是养生之法。另外,按摩穴位3-5分钟,手法轻柔,也能起到改善消化症状的作用。

2.下脘:下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此穴位离脾胃很近,是脾经与任脉的交汇之处,按摩下脘穴可以健胃,对于腹胀、呕吐有一定的疗效。

3.四缝:四缝是4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1、第2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四缝属于中医经外奇穴,在经络之外,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位。多用来洽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也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治疗消化不良也有良效,可以按摩穴位,也可进行针刺放血,同样健胃消食。

《*帝内经》有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虽然药物和穴位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还是希望大家在新春佳节也注意饮食有节,起居符合自然规律,才能更好的养生。

撰稿:樊懿萱徐浩

专家简介

徐浩,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医院心血管一科主任,兼任世界中联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入选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荣获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衰、早搏、心动过缓、阵发房颤、心肌炎后遗症、高脂血症、动脉硬化斑块、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失眠、头痛、眩晕、咳喘、胃痛、便秘、自汗盗汗等内科杂症及亚健康状态的中药调理。

出诊时间:中国中医科学院医院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三下午特需门诊:周四下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