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神经症世界冲突艺术背后的力比多精 [复制链接]

1#

我认为现代综合型精神分析体系中的基础学问是经典精神动力学,而后才是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后现代,元心理等等。大众式简单一点理解,所谓的动力学,就是研究复杂症状表象背后的原初缘起的各种既存的奥秘或存在现象。

目前精神分析体系已经发展了百年,已有多种分支,且还在不断发展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它是充分允许咨询师发挥个人天赋与艺术的一门学问,它不机械化,它似乎可以容纳所有的基础心理学。当下有一部分咨询师没有特别在乎,一部分咨询师总是特别重视该基础学问,这个主要原因或许是专业认同取向及与咨询师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

然而根据笔者对多数流派的涉猎修学,目前看来能够相对圆满解释部分边缘人格障碍,偏执人格障碍,内源型抑郁症,一部分重度神经症(无意识越是享受症状获益的顽固强迫症/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理论或许还是精神动力学相对究竟好使一些。

而后在这个基础上辅以人本主义,聚焦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自体心理学,部分东方本土儒道禅学文化,那么就相当于乾坤绝配。

在东方心灵文化中,不少人都知道中华文明的三大中流砥柱叫做儒道释。其中儒家三纲五常是中华文明道统之根,尤其是尚书中的16字心法;道家清净无为文化乃进一步推波助澜,与儒家文化互为补充;而后佛家文化影响最为深远与广泛,且成为广大汉族/藏族公民们最大的宗门哲学文化之根。

那么佛家中对烦恼之人描述最多的一个词汇或说法便是因果业力及业障。

其实这个词汇乃中性词,在现代心理学中笔者认为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意思。

佛家文化中鼓舞烦恼之人由果溯因,抽丝剥茧,拨云见日。而在心理学中通过对一圈又一圈的焦虑循环圈,类似剥洋葱一样,数十年如一日的研究与观察,便得出天下所有复杂的表象背后,一定都有着最初最简单那的动力起源。因此精神动力学应允而生。如同唐朝时期因不同的人文天象,朝代性格特征,及不同的因缘使然,因此孕育出了中国特色的佛家新分支“中国禅宗文化体系”,一个道理。因此,现代综合型精神动力学之所以因缘而生,并非偶尔,而是必然。它是为现代人的复杂心理烦恼与更契合普通人的生活背景而诞生的。

那么,什么是动力学呢?动力,动力,就是指所有复杂表象的背后都有原初最简单的动力因子在推动着因果造化过程。

通俗一点理解,学问概念庞杂的精神动力学实际上若是化繁为简,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力比多动力学。

什么叫力比多呢?《走出焦虑风暴》一书中好像有轻描淡写的解释过。

在这里可以再通俗一点阐释一下:力比多是弗洛伊德发明定义的一个词汇,原意翻译过来便是指所有的本能力量及能量驱力,即本能系统中的一股能量且包括分配的力量。狭隘角度主要是对生本能中的自我保存本能与性生殖本能启动原初能量分配灌注的作用。从广义角度,还可以泛指与本我区有关的一切快感活动的原初能量或支配力量。

就像我们身体需要吃东西时,会通过饥饿感来传递信号及达成饱餐的目标,力比多就是本能系统中最核心的能量分配灌注信号。

那么,什么是本能呢?

根据笔者多年的反复比对及思考,我个人是承认且尊重本能学说的。并非照本宣科,而是完全经受住了许多思想火花上的碰撞及对人性的反复洞察。

我举个例子吧:我们观察一下树木,不管是什么品种,只要是树木,就一定有木材的基本造化属性,这个造化机制从木材还是种子发芽的时候便已经自动开启了一系列无比精密的造化机制,这个就叫做“木性”,乃木的先天属性所带来的原初驱动力,一步一步让木材朝着生长,强壮,茂盛,枯萎的方向周而复始的发展着,它的作用便是先天赋予的,跟后天没有任何关系。后天所能掌控的便是生长环境,而无法控制木的先天生长造化属性。

人类降世之初,最重要的一股先天造化本能便是如何让婴儿开启自我保存本能,这是几种本能中最核心的,也是摆在第一位的。

在这里为何要强调第一位这个次序呢?

非常重要,如果次序搞错了,下面的各种推断与结论就全错了。

什么叫做自我保存呢?

简单一点讲,就是能够确保先活下去,而后再确保活得质量,最后再强调活的整体快感度。

人类是如何进化而来的?人类的进化史是一部非常坎坷辛酸的历史,在几万年的进化中,人类祖先集体无意识中面对险峻的气候,面对无常的变化多端,面对生死的考验,形成了一种先天的本能倾向机制,即对人类这个物种而言,第一重要的事情是确保活着,活好,活下去。而非其他。

这个事情是头等大事,攸关生死。如果连自我保存的需求都无法获得基本满足,意味着人类或许在几年万残酷的进化史中早已经被大自然淘汰或灭绝。

反过来说,之所以人类能够活着,活下来,繁衍生生不息一定是早已经发展出一种先天自我保存能力,或则说有一种能够让婴儿降临到这个世上时能够多一些自我加持的无意识化的本能能力。

自我保存是第一本能,而后第二本能叫做性生殖本能。

有了自我生存保存能力后,会立刻启动性生殖本能的造化,这俩者可以说是前为后基。

但是在次序上,一定是先有生存自保本能,而后才自然而然的出现性生殖本能,性生殖本能的核心目的便是确保人类不被大自然生存法则所淘汰,意欲延续生生不息。

我们今天的文章重点谈的便是最初的这俩种本能,他们一个攸关生死,一个攸关人类的繁衍。因此对人类集体无意识生之本能而言,便是第一头等大事。

现在很流行谈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论,从低级到高级,这个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只是动力学更关心的是攸关生死的最初本能系统中的这两大子本能系统,他们就相当于房子地基,没有地基,上面房子不管如何设计,如何造化,如何值钱则都是虚无缥缈的事情了。

但也恰恰是因为它们是地基,所以多数接受现代化精致利己主义教育的大学生们,所不容易重视的地方,也或者说多数大学生如果有一天发现自己体验到了强迫症,或焦虑症,一般很难把思维注意力回归到这个区域进行思索,更多的则是把注意力放在末梢症状上,譬如如何降服症状,如何彻底干掉它们。而不会去思考症状最初的最初是如何一步一步造化出来的。因此精神动力学也曾受到认知/行为学派部分拥戴者的批判,因为认知行为疗法强调的是扭曲的思维,错误的知见导致了症状的泛滥。

认知疗法的部分拥戴者实际上如果能够思维能够相对整体一些,能够多一些寻根精神,那么这个学派对一些现实性烦恼会有良好的辅助意义,尤其是缓解实现性的压力。但是如果掌握该学派的初学者,未知深浅的去攻击精神动力学,则完全暴露了正在裸泳的事实。

譬如,在部分顽固强迫症与焦虑症世界,许多症状跟成年人的理性思维毫无关系,因为成年人的成年自我自己也知道症状是扭曲的,是没有意义的,是不应该去投注过多能量的,但是就是控制不住那种冲动,所以冲动背后跟成年人的理性认知没有多少必然的关系,而是一种冲动的能量在暗处控制在自体感,自体感总是处在两极不断的摆荡,而形成剧烈的内耗,而溃堤。《走出焦虑风暴》书籍中只是把这股冲动能量定义为幼稚型思维,也是便于理解区分。

许多强迫症体验者的成年理性思维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比一些心理咨询师还要情感细腻或思维严谨。他们的痛苦不是成年自我出了问题,而是成年自我受到幼年卡点能量的控制,完全处于下方,无法当家做主使然。所以如果此时拼命的对成年自我讲一堆不着边际的道理,也或许相当于在泥坑中洗涤衣物。因此认知行为疗法主要适合于青春期后或成年期后形成的一些压力或伤害导致的心境不愉快方面的疏导与启蒙,会有很不错的辅助意义。

言归正传。继续动力学。

那么,力比多与本能之间是如何紧密联系的?

当本能需要面临死亡焦虑的持续威胁后,机体首先得先满足最先形成的对生命攸关生死的第一重要的本能,此时力比多拥有一个权利,这个权利就是原初能量的分配与转移功能。

对婴儿而言,尤其是6个月以内,或是宽泛一点18个月以内,36个月以内的这三个周期的婴幼儿而言,力比多则百分百依据这个原则来分配灌注能量。也既是说,它觉得自保本能系统最不安全时,它最需要第一时间赶到那儿,然后尽可能的把多数原初能量灌注,滞留在那里。

在以前的文字与视频中已经说明了很多与早期创伤有关的常识。实际上若是最通俗的理解,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不论是受到客体的怎样伤害或虐待,或是自己主观因素形成的执着心分别心而所创化的焦虑型命运脚本,那么一定是个体感受到不安全感了,对不对。

不安感这个东西属于哪个本能系统负责呢?

一定是自我生存保存本能嘛。

那么,当自我生存保存本能发现自体处于不安或受迫害状态时,力比多的能量分配机制会立刻启动,前往那儿,给予无条件的无意识式原初先天能量的帮扶。

而问题就出在这里!!

当力比多前往灌注时,如果自体感还是受到威胁与不安的挑战,那么力比多会持续的滞留式灌注,而形成力比多分配功能的紊乱与异常。

这个道理就好比一个人长期不吃主食,身体的所有新陈代谢系统与肝脏就要额外的重新思考能量获取的分配方式,既然没有主食,那就得从蛋白质,脂肪,营养中来额外获取,这样长此以往,一个人更加容易让胰岛细胞功能紊乱,从而也会加速糖尿病的到来。

同理,当力比多把大部分能量都分配在应对第一生存本能遇到的整体不安挑战上时,那么其他几个“子本能系统”就会面临嗷嗷待哺的情形。最首当其冲的便是第二本能系统:性生殖本能系统。

当初生存保存本能无意的占用了7成的力比多能量用于应对幼童期所经历的各种不安事件的无意识能量加持,然而人的生本能能量是相对有限的,并非源源不竭。它就像唾液一样,如果持续气阴两虚,人们不仅感觉不到津液的滋润,甚至一天到晚都是口渴的感觉。

一个道理,能量的总量是相对有限的,如果是在平衡的范围内,各自系统相安无事。

如果是在失衡的状态下,持续的失衡,那么就会导致本我区压抑现象与无意识焦虑。

刚才已经相对细腻的分析了由于7成力比多能量都被分配给自我生存保存这个第一本能,那么第二本能系统所分配到的就是残羹剩饭,也既是属于第一本能系统享用完以后的剩饭。

所以,过多的力比多持久的滞留在第一本能上,造成了第二本能系统长期营养不良。

那么聪明的你一定会问,为何会持久的滞留呢?

从神经科学角度而言,幼儿的大脑与成年人的大脑,都有一个功能:那便是对环境是否安全的感知觉系统。这个感知觉系统的感觉强弱和持续时间,决定了力比多的反应强弱与持续时间。

如果一个幼童三天两头生活在吵架或经常家暴的原生家庭里,幼儿的感知觉系统的反应会比成熟的成年人的反应强烈数倍甚至数十倍,且幼儿的大脑对第一次刺激的反应更大,很容易形成原初创伤印痕,这份惊吓残留会被大脑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记忆下来和保留下来。而后每当第五次,第十次,第一百次,再次遇到类似的外界压力或刺激时,一个相对固定的神经内分泌反射弧就基本形成了。

那么因为性生殖本能长期分配到的都是残羹剩饭,这样会造成本我区性生殖本能难以充分的合理过度,这样就会在无意识中形成一股强大的暗能量,压抑型的暗能量。这股暗能量如果没有在后天得以适当导引,便会在青春期这个性生殖最后一个发育阶段的时期,彻底爆发出来,旧账新账一起清算。什么是新账呢?新账就是许多男孩子青春期因为手淫导致的自责式压抑,也累积了不少负性体验,此时容易对本我区早期的性生殖力比多分配不足所残留的大量焦虑能量,会诱发出来。这就是青春期为何称为多事之秋的原因之一。

我们都知道青春期性生殖能力会到达巅峰,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特别简单,一个东西在巅峰前是不是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长期成长与累积?

就好比说一个人现在肚子吃饱了,因为吃了4个馒头,那么他能不能说是因为吃到了第四个馒头肚子才饱的?绝对不能,若没有吃前面三个,就不存在吃了第四个馒头会饱的说法。

所以,青春期性生殖能力会达到鼎盛,那就彻底印证了人类从幼儿开始就已经在不断推进着性生殖力有一天过度向彻底的成熟。因此才有了心理学中所谓的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潜伏期,青春期的阶段分类说明。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笔者一直在讲性生殖力,但一直没有提到性心理这个词汇,对不对?

笔者开篇之所以不谈,主要是避免读者混淆了俩个词汇。

现在我们可以光明正大的理解这个词汇了。

人类跟牛马最大的不同:人类是高级的社会化动物,人类不能和动物一样,想跟谁交配就跟谁交配。我们经常看到雄性小狗狗在小区里遇见另外雌性小狗狗时,有时候会直接上去赤裸裸性交,毫无羞耻感对不对!

人类可以么?

人类之所以叫做万物之灵,在性本能方面是很成熟的社会化行为。

人类必须先拥有相对成熟的性心理,才能匹配相对成熟的情感,而后依靠相对成熟的情感去理性的支配性本能冲动信号,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性的生活。以及避免因为类似动物般的性冲动行为而出现的类似性变态行为,而被人唾弃或群众讨伐。

所以,这一切都需要成熟的性心理来协调,实际上性心理不仅能够协调性本能冲动信号,而且还能够辅助个体的情商,创造力,自体感。

反过来讲,性心理如果过度的相对顺利,就能够在童年-青少年-青春期的这几个时期顺利的协助性生殖本能的象征性释放。

那么,许多人的性心理是如何受损固结的呢?

我们上文已经初步解析了第二本能叫做生殖繁衍性本能,而性本能最重要的并非生理层面的成熟,而是性心理层面的成熟。

我们都知道,在这个营养普遍过剩的年代,一些12岁的小姑娘也会提前月经,15岁的男孩性器官已经发育成熟,已经具备交配繁衍的能力。

也既是说只要没什么大病,秉承父母给予的基因素质,配合后天的营养,时候一到,自然发育成熟,在性生理领域。

为何临床中有许多性心理障碍患者明明躯体上是成熟的成年性生理能力,为何要采取极其幼稚性的性欲满足策略?

多半都是因为性心理没有同步过度,滞留在某个儿童时期的性心理萌芽期。

我们可曾知道对儿童而言,3岁的小男孩是可以光明正大在露天场合暴露自己小鸡鸡的,也可以在众目睽睽下撒尿,而且一些小男孩的小鸡鸡曾经被比他大几岁的小姐姐们玩弄过,自己还觉得特别受欢迎,而成年人世界中的性变态患者所采取的性欲满足方式基本上都是幼年性欲满足方式。譬如露阴癖,抚摸癖,偷窥癖,恋物癖,恋母恋父之间的错乱导致的双性取向等等。

那么我们神经症世界的性心理是如何滞留的呢?

在18个月内及6个月内,幼儿的心理属于自恋共生期,也既是全能自恋的缘起,若对每个小孩子细心观察都会发现这个先天禀赋。

当他咬着妈妈乳头的时候是如此的自信与全能感,似乎妈妈就是他的一部分,妈妈不配合,他就会哇哇哭,也似乎想要把妈妈吞下去直接内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如果不易观察18个月内的婴儿,那么可以观察3岁的幼儿,当她在父母面前花枝招展时,会楚楚动人的看着你:妈妈,我厉害吗!

当爸爸把积木搭好的时候,他可以随心所欲的推倒而没有任何自责心理,对不对。这些都是自恋表现,但对于儿童而言确是健康的反应。目的也是本能机制协助婴幼儿尽快的掌握一些操控权,这样有利于更好的自我保存生存。

那么越是在早期,印刻就越容易形成,譬如6个月内,此时婴儿的自恋共生诉求是比较强烈的,如果这一阶段的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或是经常受到惊吓,那么上文已经谈到力比多会大量的前往灌注或固着,对不对?

而这样一来,力比多就没有把足够量的能量灌注到自恋共生期的性心理发育上,而都是消耗在支持自身保存的安全感上,那么这样一来无法完成自恋共生期的性心理将会停滞在自恋共生期,并且表现出口欲期的压抑及焦虑。

如果这一阶段的人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充分的保障,那么力比多就有足够的能量灌注到这个时期的性心理过度中,也就能够顺利的协助生殖本能的阶段性任务,开始向下一阶段造化进*。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相对极端的情况是在6个月内,或是宽泛一点36个月内,如果婴幼儿面临的生存环境过于残酷,几乎每天都充斥着不安,那么此时的力比多有可能会从自我保存的防御体系中完全的撤退,直接退回到最低一级的自保本能系统:也既是直接启动了自毁系统。自毁系统在生物进化论中充满了进化的高级意义,越是高级的生命体,当自身自体感完全的感受不到活下去的希望时,死本能系统会占上风,意欲进行对生命的重组,而重组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重返出生前的状态。

这里就有点沉重了,但是婴儿是无法自毁的,因此潜意识最佳的象征性自毁方式就是使自己变得木僵,木讷,反应慢,自闭等等。这些症状都是后期孤独症,儿童早期精神病,成年期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缘起动力之一。

一些成年期的精神分裂症,有不少数据证实,其三岁前的生存状态,基本上是处于完全压抑与不能自主表达情感的状态。

而一些严重一点的神经症体验者则是一半可以表达,另外一半则完全的压抑无法顺利表达儿童式情感诉求,只能反投注,自己跟自己玩,玩出自恋障碍,玩出抑郁情绪,玩出焦灼感,玩出溃堤,玩出神经症性心理剧烈冲突模式。

那么,神经症世界中的一些低级防御机制,譬如压抑,吞忍,压制,受虐性挑衅,穷思竭虑,逆恐行为,反向形成自恋夸大等等,都是什么时候开启的呢?

其实在幼年时期及儿童期就已经开启了,且轻车熟路。青春期的时候只不过是由于现实压力的阻拦,导致性心理退行再现以及负能量成倍叠加升级,因此对生命力的阻碍一下子变得明显起来,许多孩子在青春期就倒下了,抑或接受了住院式疗养。

防御机制就是婴幼儿生存自保本能中的感觉系统,发现自体的整体躯体感受很不安全时,便快速果断的开启一系列的防御措施,先确保拥有活下去的感觉再说。

对婴儿而言,这是他们唯一能够做的。因为他无法判断实际的威胁还要存在多久,无法判断实际的威胁究竟有多大,只能停留在想象中,有些婴儿有可能认为威胁异常巨大,所以会不顾一切的快速使用一些防御机制,而那些防御机制在成年自我看来则都是相对低级的,甚至是幼稚的。但是婴幼儿可不是成年人,他们没有逻辑思维,没有成年人的社会功能,没有理性判断能力,所以当时的防御机制都是没有办法中的高明办法。

儿童式的防御往往都是用来应对内心中感受到的实际性的紧张压力,往往是本我区最先感知到。而所谓的成长阻抗往往是用来抵御外部世界的一些莫须有迫害而自动化形成的。

这也是一些小男孩为何一个劲的长胖,变成肉球,而后小鸡鸡甚至都被皮下脂肪给包裹起来,都看不见了,这都是潜意识明显的拒绝长大的阻抗信号。

还有一些小女孩青春期的时候乳房发育几乎没有,跟男孩子差不多,也是一个道理,按照正常的营养与基因造化,不可能发育不出无法充分哺乳的乳房。

多半原因,都是拒绝长大。

还有一些女孩子也没有吃多少东西,就是非常胖,非常胖,内分泌也正常,完全不符合营养分配生长的逻辑。且不该胖的地方往往又胖得十分扭曲,比如臀部,小腿,胳膊,脸蛋。这就是阻抗机制。

而在神经症冲突世界中,一帮成熟的精神分析师发现,有时候难度最大的不是所谓的强迫症状或表情恐慌症状,而是阻抗机制,且这些机制都是无意识运作的,多半情况下当事人是很难觉察,也不易承认的。

但是无意识中的阻抗机制,一旦觉察到一位心理医生或咨询师正在接近它的伤口,接近它曾经所体验过的自恋创伤,自体感的紊乱记忆与情感时,便会再一次激活当事人自己的自保防御系统,会把分析师或治疗师当做进攻的对象,因此往往会出现一些负性反应,或是掉举慵懒反应。

简单点讲,就是莫名其妙的突然又不想治了。或是突然失去了治疗的动力,或是无意识的负性移情或无意识攻击。也好似有一种说不出的对症状的“不痛不痒”容器之心。

此时,如果在早期心理疏导或治疗中,缺乏足够正见的基础性提前启蒙,那么就很容易脱落。

这也是韩非工作室为何在早期心理疏导中非常重视正见启蒙,以及想方设法让来访者提高对魔*原型的觉察力,以便防备后面的“滑铁卢”考验时期。

事实证明,但凡有一颗相对平常心与长远心的来访者,往往在成长熏陶一段周期后,都能够进入我所设置的成长轨道中,当遇到魔*原型的催眠或摆弄时,基本上都能够有所觉察,而不会沉溺其中。这样一来,魔*原型的力量就会变小,而后再辅以科学的正见启蒙与辅助性策略与链接陪伴,不断的认识焦虑循环圈,不断的体悟焦虑循环圈的虚假空,及无意识深处压抑的愿望或欲望性冲动,那么就很容易意识化,表层化,而后挡在无意识前面的症状,便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精神分析体系的内涵远远不止于此,其开展工作的工具也是多样化的。而现代精神分析已经发展出许多分支,不管是什么分支并不神秘,如果一位咨询师把它讲的神乎其神,多半是他自己也并不理解其根本内涵。

精神动力分析就是使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让力比多重新自由分配的过程。不过有些情况下它更适合参杂在“谈笑风生”中,可以降低来访者头脑中不愿意康复的阻抗。

时至今日,笔者承认在数十位心理学先驱中,对笔者的创造力思维影响最大的便是弗洛伊德先生,以及在弗洛伊德去世N年后的伟大的继承者“科胡特”先生。

它们敢于独来独往,任凭褒贬,就像风儿不怕网罗,莲花不怕污水,也像是独角的犀牛,孤独的从这个村,到那个村,终身致力于烦恼根源性的研究且不伤悲。

如今,在神经症世界多半的勇士,一旦社会功能通过几个周期的成长与神经元镜映后,获得一定的稳定化恢复时,其创造力基本上会远远高出普通人一截。但是对于神经症世界的勇士们而言,许多人也选择了优雅的堕落,且振臂高呼:我也不想这样,可我就是没有办法呀。

其实是有办法的,只是被“无意识魔*原型”给催眠了而已。那些能够走出来的勇士,实际上所经历的心路历程更加坎坷。关键在于正见,精进心,长远心,以及付诸行动。

反之,不论是选择消极还是积极,命运皆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任何人也无法代替做主。

简单复习本文:从现代精神动力学角度而言,在持久累积性的成长疏导中,当我们早年所滞留的生本能自我保存驱力及力比多性心理驱力能够恰如其分的分配与转移时,神经症(包括移情神经症)的一些低级防御置换症状及泛化症状才会止息,被禁锢的自体感才会获得解放。过程中需要自体心理学,性驱力学说,客体关系理论,人本主义,聚焦心理学的持久强力支撑。同时最重要的是良好咨访关系的中长期建立...有了科学的咨询关系设置,才能开展科学的修复自体感的回归之旅的艺术工作。靠自学自悟在多半情况下几乎没有可能,个别例外。在心理学行业里,即便是医者自身,也是医不治己,都需要良好的客体督导镜映关系与主体间性陪伴,再给时间一些足够的时间与情感型认识领悟,方能深刻觉察与循序渐进修复一些尘封已久的无意识冻结能量。早年经历过神经症性创伤的自助者靠自己摸索可以在浅出获得一定的益处,也可以参考一些有用的书籍,可以改善部分社会功能。坏处是不排除一些人在自助过程中再次发展出更多低级的力比多防御子系统与魔*原型阻抗系统,可能不自知。

结果是有限的生本能能量一直固着在自我保存本能上,无法把部分生本能力比多分配给其他本能子系统,譬如性心理,性心理是生本能中最强大的一股原欲驱动力,它会广泛性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情商,创新力,爆发力,自信力,通达力。

也譬如:一个男性酷爱健身也是一种性心理的投射;公务员的权利原型,企业家的雄心勃勃,*治家的企图心,*人的赤胆忠诚,外科医师对生命的把握感,飞行员的责任感,绝境中反败为胜的斗志,心理医生对无意识的探究欲,心理分析师接受来访者施虐自虐投射的容器功能等等都与性心理的质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弗洛伊德:合理的度过人生每个阶段的性心理是未来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充分必要条件与保障。

科胡特:他们早年被剥夺,他们不被共情地对待,以至于一切糟糕的体验都变得理所当然。部分生之本能也都被有效的禁锢着。今天,任何分析没有痛苦就不是分析。玩?今天没有领悟?没有童年情感?没有防御需要克服?除非有一个神入的环境,对人性的充分理解与镜映。

性心理未能获得足够的力比多灌注时,便会在无意识深处形成巨大的无名焦虑与压抑感。一旦遇到外界的应激事件或导火索,便会进一步诱发儿童时期因安全感不足所导致的能量反投注现象及原初抑郁能量,而后会进一步形成神经症性焦虑症状的大爆发。多半人的神经症症状都是在青春期时候爆发的。青春期原是生殖本能成熟时期,但是由于驱动及调节生殖本能高级社会化的原初性心理还滞留在口欲期,或潜伏期,因此很容易在遇到外界现实压力持续阻拦时,出现退行性现象,而后不断复演那个时期的焦虑特征。

比如口欲期性心理没有正确度过时,便会形成强烈的自恋受损及自体感紊乱,对应的症状就是广泛性焦虑及漂浮性焦虑。如果是退行到肛欲期的性心理滞留,有些人便会出现许多敌意的能量投注给自己,形成强烈的带有自虐倾向的重度强迫症,每天没完没了的拼命强迫,直到精疲力竭。(每个人的故事都有所不同)

韩非:动力学可以解释一部分心灵灾区的沉沦之谜,动力学的实相也不止于此。还有许多前沿的洞见与补充在具体实务工作中正在被广泛性的灵活应用着,但它也不完美,每一种疗法都有其相对最契合的疗伤范围,有其独到的优势,也都有其不足,天下所有的心理学疗法都是如此。因此我们强调的是众术相互补充,去莞存菁。前几期视频中讲授的常识便是客体关系。未来我在咨询工作之余,可能也会撰写一篇长文,主题大概是为何有些人无意识明明不愿意走出焦虑风暴,但在嘴巴上确说非常想要走出焦虑风暴。

中立声明

在无常娑婆世界,烦恼漩涡及心灵灾区深不可测,犹如暗夜中的太平洋。不要对我们的结论作过高的期待和评价。我们知道即使在以描述性为特点的精神病学里,对如何定义各种创伤后的心理障碍与心境障碍也有着多种不同观点,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分歧和不一致。我们的这里的材料限定在较无争议的某类常见个案中。因此我们要讨论的可能不一定是整个创伤体系,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勇士们-自我宣言

当我们自体感获得救赎

他指责我

我能感受到他的受伤

他讨好我

我看到他需要认可

他理智化

我体会他的脆弱和害怕

他率性打岔

我懂得他如此渴望被看到

当我内心足够强大

源自于性心理滞留的回归

在那里更多的生本能力比多获得解放与重新科学分配

我不再防卫

所有成长的阻抗力量

在假我与真我之间自由律动

深沉惊慌、深沉沮丧、早期内疚能量、早期敌意能量

当他们自由流淌

我将在焦虑里感到温暖

在恐惧漩涡中发现力量

在绝望里看到希望

当我内心足够强大

源自于我不再拼命自我攻击

我知道

当我不再滞留力比多能量

便没有人

可以伤害我

因为我放下了不必要的儿童式低级防御武器

原来,让内心强大

我只需要

在关系中看到自己当年是如何优雅的堕落

在关系中看到自己当年所执着的命运脚本

在神经元镜映咨询关系中认识与领悟到为何要开启神经症性低级防御机制

而后,接纳我还不能做的

欣赏我已经做到的

并且相信

走过这个魔考历程

终究可以回归原我

告别神经症文化残留

不枉白白受苦数十年

人生就是这样

充满了冲突与调和的乐趣

订阅号:kongd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