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科供稿文/郭晓辰编辑/刘宇
心血管疾病已是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疾病,全世界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都与它有关。因此,保护好我们的心脏,防治心血管类疾病是保健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艾灸作为一种传统养生治疗方式,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对于用艾灸保养我们的心脏,可以选用心俞、内关、厥阴俞、三阴交等穴位。
1.心俞穴: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即是该穴。
心俞,即心的俞穴。它就像个小房子,站在制高点,掌管着心室的高温湿热之气,刺激它,这些湿热之气就会流向膀胱,从而保证心脏的阴阳平衡,气血顺畅。心俞是治疗心经及循环系统疾病的要穴。对于心悸来说,艾灸心俞,心脏受到刺激,能散发热气而宁心,推动血行而气顺,利于改善心律失常,使心脏恢复到正常状态。
2.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穴。而心包为心之外围,中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任何外邪都不可侵犯,如果有外邪入侵,心包应首先“代君受邪”的使命,所以心病必先见于心包。反过来说,如果要治疗心脏方面的疾病,也应先调理心包。
实际上,内关穴对心血管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可以防治心血管系统的各种疾病,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常以此穴为主,因而内关穴有“冠心病的救星”、“心宝”等赞誉。这个穴位对于防治心痛、心悸、胸闷、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或过快(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脏神经官能症、风心病和高心病等)都有很好的功效。《四总穴歌》中有:“心胸内关谋”的说法,《拦江赋》中也有:“胸中之病内关担”的赞誉,《标幽赋》中评价同样不低,有:“胸腹满痛刺内关”的说法。
3.厥阴俞: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厥阴俞是心包的背俞穴,是心包之气在背部所输注的地方。心包,是包在心脏外面的包膜,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中医学认为,心包在生理上“代君行令”,在有病变时,要“代君受邪”。《灵枢经》记载:“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所以,临床上对于心神的疾病均以调理心之包络为主。所以厥阴俞临床多用于防治各种类型的心脏病,以及心痛、胸闷、心慌、失眠、健忘、癫狂、痴呆、肩背痛等病症。《针灸资生经》中有言:“厥阴俞,神门,临泣,治心痛”。
4.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穴,又是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脾经的交会穴。因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化血,所以三阴交俗称“血穴”。又心主血脉,治心必调血,三阴交便是理血分,安神志,调理肝、脾、肾的代表穴。临床可用于防治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神经病和妇科病等多种病症。
以上各穴的灸法,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至15分钟,连续灸10天,间隔3至5天后,可再灸。艾条温和灸时,心俞、厥阴俞二穴可同时进行。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