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医药卫生行业最具权威科技奖项之一——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公布,医院(医院)医院教授江洪牵头完成的“自主神经调控防治恶性心律失常的策略创新与临床转化”项目,斩获医学科学技术奖,系心律失常领域唯一获奖项目。
江洪,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内科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国务院*府特殊津贴专家,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获得者。长期致力于心血管疾病临床防治及创新转化研究,曾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第五届“白求恩式好医生”、湖北省保健工作杰出专家和突出贡献奖、湖北省“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湖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百佳医生、湖北省金口碑医生等荣誉称号。
据了解,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患者超过50万例,其中80%以上由恶性心律失常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源性猝死院外抢救成功率不足1%。而江洪教授领衔的“心脏神经再平衡”研究课题组,致力于探索如何主动及时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进而防止心源性猝死发生。
心源性猝死好比“炸弹爆炸”,自主神经失衡尤其是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犹如“炸弹引线”。“炸弹引线”异常放电可加重心脏本身病变(炸弹实体),触发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炸弹爆炸”,对人体危害极大。江洪课题组提出为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炸弹引线”戴上“紧箍咒”,是一种可逆性的调控策略,能够在正常状态下保留其生理功能,仅在异常激活状态下进行精准调控,以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江洪课题组在全球首次采用光遗传学技术,给心脏装上可人为调控的“光控紧箍咒”开关,用于精准、可逆、可控防治心源性猝死。针对传统临床干预策略中有创切除或体内植入器械的不足,课题组研发了无创光学精准神经调控系统,并在全球首次开展非药物、非侵袭性无创神经调控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研究,成果获BasicRsCardiol杂志主编、JACC编委、德国埃森大学西德心脏中心GrdHusch教授的高度赞誉。
江洪工作图
进入21世纪以来,医工交叉成为推动临床医学进步的新引擎。江医院交叉融合创新举措,率先在中国自主研发新型电子脉冲消融系统,对心律失常精准“电疗”。该系统是全球首款基于磁定位导航并且集三维建模、标测、消融于一体的脉冲电场消融系统,具有消融速度快、手术时间短、靶向性更强、安全性更高等优势,给心律失常的精准治疗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为世界心律失常治疗领域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方案。
此外,江洪教授团队还与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携手开展医工交叉研究,并基于医工交叉研发无线光学器件。这些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未来人们有望通过手机蓝牙功能,在APP中一键给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戴上“紧箍咒”,提前阻止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江洪课题组研究成果作为封面论文发表在AdvancdFunctionalMatrials(左图),并研发“光控紧箍咒”无线光学器件(右图)
该医工交叉融合研究还优化系统能源供应,提出了“自供电可穿戴神经调控系统”理念,通过将人体活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调控系统供电,研发了基于压电纳米发电技术的自供电无创神经调控系统,克服了传统医疗器械电池寿命有限的掣肘。这也意味着,通过中国学者在心源性猝死创新转化研究方面的不断拓新,用可穿戴式自供电智能监测——调控一体化设备防治心源性猝死有望成为现实。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未来,医院医院将继续发挥自身在心血管领域的优势,全面提升创新研究能力和疑难病症诊治能力,向“精而强”的方向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精准、便捷的健康医疗服务,更好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和人民健康事业。
延伸阅读:
医院医院以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为核心组建,倾力打造集心脏介入诊疗中心、心脏急危重症诊疗中心、心血管疾病远程诊疗平台、临床标本库及大数据中心、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为一体的心血管疾病疑难病症中心,具有强大的专科实力和鲜明的专科特色。在年“医院/中国医学院科技量值”中学科排名位于全国第3,医院排名第4。学科拥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国字号人才20余人。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二等奖13项。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